清明|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
许多人忘了,
清明还是一个节气。
清明
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
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也有冰雪消融,
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
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多个少数民族,
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三候
清明有三侯,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指鹌鹑类的小鸟),
牡丹华;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梧桐树开花,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
牡丹也要开花了;
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常见。
三候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前后15天。而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明地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清明习俗
祭祀扫墓
清明是一个祭祀扫墓的日子,
这一天,不论官家还是民间,
都要祭祀先祖,以示怀念。
古人历来重视祭祀先祖,
据《汉书》记载,
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
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荡秋千
这是古代清明时的习俗,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再拴上彩带做成。
不论是贵族还是民间,
都喜爱荡秋千。
《开元天宝遗事》载:
天宝宫中至竟竖秋千,
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插柳
清明时节有插柳的习俗,
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有的说是为了辟邪。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
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
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
以预报天气。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
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
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便剪断牵线,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寄语
伴随着淅淅的雨声,
清明来了。
这是一个怀念逝者的节日。
有人说,
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消逝,
而是世间已没有人记得他。
我们怀念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
我们怀念逝去的挚爱亲朋,
他们将在我们心里,
活得很久很久。
清明本就是一个怀念的日子,
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先人,
不要忘记过去,
因为这是我们立足于世间的根本。
我们缅怀逝者,更愿生者珍惜。
珍惜岁月,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说找不到诗词世界了?
为防止走丢,请点击公众号右上角“…”
将诗词世界【设为星标】
设置方式见下图,赶紧加星标吧!
【版权声 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国气象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y99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