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战争打了100年还能继续打,为什么现代战争却打不了几年呢?
原标题:古代战争打了100年还能继续打,为什么现代战争却打不了几年呢?
原因一:古代交通全靠步行舟船与骡马,战争耗时长,节奏慢。
以三国司马懿征辽东为例。去二千公里外打一次中等规模征伐战役,行军速度单程就需要走三个多月、约一百天。以战事最顺利的估计,作战一百天,休整六十天,再用一百天班师返回,一年时间就过了。 语见《晋书·宣帝纪》
魏国征辽东,这还是实力不对称的中小规模战役。
若是以汉朝与匈奴之战为例,双方都有万里彊域,汉有甲兵百万,匈奴则控弦之士百万。
而强汉欲灭匈奴,但真要灭掉一个彊域万里之国,又谈何容易。于是从西汉武帝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至公元89年东汉窦宪出塞击匈奴,前后断续打了二百多年,也只是将匈奴越逐越远,始终不能全灭。
原因之二:古人云“一山不容二虎”。古代的大国,绝不会容忍卧榻之侧,有叧一个大国与之并存,或者有不甘臣服的小国。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里,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秦王问唐雎曰:
“你可知道什么叫天子之怒?”
唐雎对曰:“未尝闻也。”
于是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实际上,古代战争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两国积怨成仇然后开战,那么只要强势方一国的君王们,决定要打下去,又在国力允许情况下,那就会不停的打,断断续续打他二百年也行,就如汉朝打匃奴,一打就是二百年。
一:又如隋唐三代君王接力,讨伐高句麗之战。 隋炀帝因为三伐高句麗耗尽了军力民力,导致了国内烽烟四起,最终王朝崩塌。
唐太宗扫平四夷后,立即就将平辽东、征讨高句麗提上了议事日程。
然后大唐自从首伐辽东不克后,用了二十余年,小仗十年年不断,最后将之灭国。
而从公元612年隋军征辽东,到唐高宗总章元年,即公元668年,高句麗灭亡,已时隔五十六年。
为何隋唐要连续征伐高句麗,非得将之灭国。
是因为高句麗割据了辽东广阔的汉家故土,自立一国,非但不臣服,还妄图与隋唐并立;既如此,岂能不灭?
二:持续二百八十年的唐与吐藩之战。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唐军与吐藩发生了第一场冲突后,直至公元907年唐亡。
大唐军队在河西、陇右一带,与吐藩军队的战事,此起彼伏,进进退退,近三百年来从未真正停止过。
所为何也?
只有一句话,就因为一山不容二虎!
原因之三:古代从来没有什么国际舆论的制约,与国际影响方面的顾忌。 如上,古代若有相邻的大国,一般是难以并存的,不是你攻我,就是我攻你!
春秋战国之后,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调停另外二国之间的战争。
皆因为没有这个实力!
若有实力与彊域相当的大国,则已在几万里之外,相隔遥远。
现代喷气式飞机可使全球范围内24小时即扺达。所以,现代大国干涉万里之外的别国战争时,快速反应部队可以朝发夕至。
而古代如果要去二万里之外,轻骑往来一次,仅单趟行程就得以“年”为单位计算。
如果大军行进,最顺利的话,就算和平行军,那也得在路上走二三年。
但是,沿途诸国林立,强弱不等,还不让你通过,那就又得一国一国的打过去。
一支古代军队二万里远征,要花多少时间? 举三个例子。
(1)亚历山大东征。
自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军团进攻波斯起,直到前326年扺达南亚次大陆,时间共花了十二年。
(2)匈奴西迁。 公元91年,北匈奴在汉军的持续打击下,终于逃离了蒙古高原,踏上了遥远的西迁路程,
隔了三百多年后,到了公元450年,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匈奴王阿提拉,名声响彻了东欧。
匈奴人西进之路,用了几百年?只有天知道了!
(3)元军西征。 公元1235~1242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军团西征,沿途攻城、拔寨、灭国,历时七年后,兵锋才到达了波兰。
而从公元1219年蒙古骑兵首次西进开始,到1260年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扫平波斯,元军的西征行动,持续了四十一年。
所以,古代决不会有某一个大国,或多国联盟,会吃饱撑着了,派出大军去远涉几万里外干涉另一大国。 这就是古代战争往往要持续上百十年的原因。只要需要又实力允许,打上几百年都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