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少校,在济南战役荣立一等功,后在石家庄度过后半生

  【文物名片】

  济南战役一等功奖章,1948年10月在济南战役后由华东野战军颁发,记述了1948年9月解放济南战役中东线战场的关键之战———茂岭山战斗。奖章现于李炳章家人手中珍藏。

  李炳章,山东莱阳人,1925年出生,1944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文书、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长、27军79师副参谋长等职务。

  1948年解放济南的战役中,李炳章率部担任茂岭山一战主攻任务,在负伤的情况下,火线指挥取得大捷,为打开济南战役东线战场奠定了胜利基础。战后,李炳章所在连队被集体记功,而表现英勇的李炳章则被授予了一等功奖章。

  【文物·故事】

  【一等功奖章74年后依然闪耀】

  李炳章所获的这枚奖章为金属材质,直径37毫米。奖章正中央是红旗标志,红旗偏左的位置有黄色的五角星和镰刀锤头的党徽。红旗标志外有白、黄、白三色的同心圆。奖章的上下两部分是蓝色,下部有“一等功”三个字。

  奖章边缘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禾穗。奖章背面有别针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奖章”的字样。这九个字系手工打制。

  李炳章的一等功奖章

  奖章很小,但是细节处理很巧妙,让人感受到了制作的用心。奖章正面有珐琅釉料,74年后依然光泽闪耀。因为空间狭小,两侧的禾穗进行了艺术化处理。

  早在红军时期的奖章就有五星和禾穗的标志,有专家对此的解读是,这象征着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子弟兵,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

  【茂岭山之战获胜打开东线战场】

  人民军队的授勋、授奖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星勋章”和“红旗勋章”。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几乎每个大军区、每个野战军都有自己的奖章,主要表彰在战斗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另外,一些支前模范、后方生产的先进人物也会获得奖章。

  当年评定奖章等级主要依据执行任务的难易、完成任务的多少和任务影响的大小三个标准。

  华东野战军的奖章分为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几种。这枚一等功奖章记录着1948年9月解放济南战役中关键的茂岭山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李炳章负伤不下火线,最终带战士们攻克了敌人据点。

  这次战斗是仰攻,难度大,守敌大部被歼灭、俘虏,战果辉煌,而且此战是打开济南战役东线战场的“钥匙”,所以作为连队的指导员,李炳章领受这枚奖章是当之无愧的。

  【讲述·幕后】

  【战前经过竞争才获主攻任务】

  1948年9月,解放济南的战役即将打响。

  茂岭山和砚池山(今燕翅山)是济南城东的天然屏障,敌人在此布置重兵,妄图迟滞华东野战军前进的步伐。许世友指挥的部队采取了“东西对进”的战略,主力部队欲要东进,就必须拿下制高点茂岭山、砚池山。攻克茂岭山的任务交给了聂凤智麾下的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后来的27军)第25师的第74团。

  李炳章戎装像

  敌人在茂岭山修建了钢筋水泥的碉堡,碉堡通过夹壁墙和地堡相连,附近的四个小山还有军事工事。每个地堡里都有三层枪眼,敌人躲在里面射击。工事修成后,敌人以为至少可以坚守茂岭山15天。

  李炳章在后来撰有记述战斗经历的文章,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攻击连队有三个,团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战前党委会上,担任四连指导员的李炳章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请把主攻任务交给我们连,我们连担任茂岭山主攻有两个有利条件。第一是我们进行了诉苦和‘三查’活动,第二是我们连进行了大练兵,战士们熟练掌握了攻坚和爆破战术。”

  次日的练兵活动中,战士们熟练的战术令人叹服,部队首长最终决定由李炳章的四连攻坚。

  9月17日凌晨,身为连指导员的李炳章做了战前动员。能担负这样的任务,这让连里每个战士都感到光荣自豪。“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深深烙印在了大家的心里。

  【李炳章所率连队被集体记功】

  随着信号弹的升空,总攻打响。全连的机枪一起开火压制住了敌人火力。趁此机会,爆破组连续炸掉了敌人两个地堡。随后,尖刀排排长李景章迅速跟进,带着战士们和夹壁墙里的敌人展开正面搏斗。

  战况激烈,不少指战员负伤。李炳章手提驳壳枪和炸药包就向突破口冲去。此时,身边的通信员大喊一声“卧倒”,一枚手榴弹在李炳章右侧爆炸。鲜血顺着他的大腿直流,他就躺在突破口继续指挥战斗。

  在我军勇猛无畏的冲击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残敌举手投降。敌人鼓吹可以坚守15天的茂岭山阵地两个小时就被我军攻克。

  今天的济南茂岭山

  与此同时,砚池山的战斗也比较顺利。东线的华东野战军乘胜追击,在东、西两线部队的夹击下,敌人节节败退。9月24日,红旗插到了济南城头,济南战役胜利结束。

  根据老人的家人回忆,李炳章的战创是在大腿外侧,伤愈后留下了一个小坑。弹片打掉了李炳章一小块骨头,万幸的是这次负伤没有伤及要害。

  两座阵地失守的消息令济南的敌军感到震惊。后来据被俘的一位敌人少将参谋长交待,东面茂岭山和砚池山的“陷落”,是济南战局失利的重要关键。可见茂岭山战斗在整个济南战役中的重要性。

  1948年10月6日,纵队授予了四连“茂岭第一连”的光荣称号并集体记功,此战中表现英勇的李炳章等人被授予了一等功奖章。

  【精神·传承】

  【讲述革命故事 勉励战士为国防事业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营教导员的李炳章随部队赴朝作战,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再立新功。1955年,李炳章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为中校)并荣获三级解放勋章。

  1969年,因部队调动,李炳章随27军来到了河北,曾在张家口等地驻军。李炳章前半生转战南北,后半生和河北结缘,他的两个女儿也都在石家庄定居。1983年,老人离休后在石家庄市区的红军街居住。离休后的老人,还曾受邀到部队为战士们讲述革命故事,勉励大家为国防事业继续奋斗。

  李炳章在河北期间还有一个故事,他当年在部队演习时曾认真整理过战役作业。后来这份作业被战友带到了老山战役的战场,成了前线部队的作战参考。

  受到革命精神的感召,老人的二女儿参军入伍,她来到的部队正是27军。2010年老人去世后被安葬在了位于鹿泉的双凤山陵园内。每年清明时节,来陵园扫墓成了老人的家人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老人的家人看来,带孩子来扫墓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方式。

  而老人昔日战斗过的茂岭山已经建起了公园。在茂岭山南麓,由迟浩田将军题写的“解放济南战役茂岭山战场遗址”几个大字分外醒目。在茂岭山周围依然有不少当年的碉堡旧址。

  今天的茂岭山和不远处的高楼大厦相映成趣。晨光熹微,济南市民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熙熙攘攘的街市令人应接不暇。74年前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大家的美好生活。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

  ■供图/李炳章家人

  ■本文原刊于《河北青年报》“红色文物·燕赵记忆”专题

  ■欢迎提供相关革命文物、革命英烈新闻线索,可致电151001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