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清明节,该给孩子怎样的生命教育?
清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traditional chinese 24 solar terms
明
芳菲万物春
雨落万家门
qingming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节悄然踏着四月来了,在春日的绵绵细雨里,拜祭先人已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
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时,也会被携带一同前往扫墓。
从来没有接触过生命终点的孩子,也许会好奇地提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方式,给孩子生命方面的正确教育?
家长们也许会说:
“你长大了就懂了。”
“是亲人去了很远的地方。”
“是亲人睡着了。”
......
做出这些回答,想必家长是在担心,太过直白的说法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然而这些委婉的回答,其实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好奇与困惑。
可能还会让孩子误将生命终点与远行、睡觉划等号,从而对后两者产生恐惧。
那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得到正确的生命教育呢?
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很重要。
0-3岁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过世与分离的区别,3-5岁的孩子觉得过世只是暂时的、可逆的。
5-9岁的孩子已经能理解过世是生命的终点,9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已经能理解过世。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对5岁以上的幼儿,我们可以采取具有比喻暗示意义的材料,让孩子体悟四季轮换,也可以借助亲子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生命,引起共鸣。
比如说在《麻烦小东西》里,作家杨筱艳的笔下就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故事
当小少年艾东西还是婴儿的时候,太太经常照顾他。
艾东西星期六去她家,总能吃到太太提前一天准备的甜甜的香蕉。
他五岁时,太太去世了,在太太家,所有人都在痛哭,这让他很害怕。
他想,太太只是睡着了,如果太太醒来,大家就不会再哭了吧?
太太真的醒了过来,带着他走进了香蕉林,说香蕉屋是她的新房子,香蕉船能送他回家。
太太嘱咐了他很多,告诉他,想吃香蕉时,就在心里告诉太太。
这件事成为了他与太太的小秘密,没有人知道他去过太太的香蕉林。当他想太太时,总会在心里默默说。
思考
阅读这个故事时,孩子想必也会像小主人公一样,提出自己的疑问。
为什么大家都在哭呢?去世就是睡着吗?太太真的去香蕉林住了吗?
此时家长便可以告诉孩子,生命有着产生与消亡的自然过程。妈妈生育你是新生命的开始,老人去世是生命的结束。
还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哪些危险的事会导致死亡,教育孩子保护自身的安全:不要跟陌生人走,在家不玩电不玩火不爬窗,生病要及时吃药等。
除此之外,《麻烦小东西》还有许多其他触动人心的故事。
作家用孩童的视角,描绘了许多日常生活大小事,语言简单却蕴含哲思,十分适合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你也是宝妈宝爸,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套书,亲近孩子的同时给孩子更丰富的精神教育。
有人说,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教导孩子生命的价值呢?
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洪晖健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