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道阅读:2023年04月11日

  周易第十六卦

  雷地豫 震上坤下

  雷奋大地之象 事见生机之意

  编码:001000(青龙得位,上中卦)

  卦辞:青龙得意喜气生,谋望求财事有成。婚姻出行无阻隔,是非口舌的安宁。

  推断:交易即成,行人即归,头绪有准,合伙有利。

  大象:雷出于地上,阳气奋发,万物欣欣向荣。

  运势:如意安泰,可得长辈扶助,但须防色难,凡事应有备而战。

  爱情:一帆风顺,天赐良缘,但女方年龄比男方大。

  疾病:凶险之卦,注意腹腔、肝胆之疾。

  失物:难以寻回。

  诉讼:有始而无终,易被多人连累,破财、受惊。

  周易卦爻辞原文

  豫:利建侯行师。

  初六:鸣豫,凶。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周易卦爻辞解文

  豫卦象征欢乐愉快:有利于建立诸侯的伟大功业,有利于出师南征北战。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象辞说:豫卦的卦象为坤(地)下震(雷)上,为地上响雷之表象。雷在地上轰鸣,使大地振奋起来,这就是大自然愉快高兴的表现。上古圣明的君主,根据大自然欢乐愉快时雷鸣地震的情景创造了音乐,并用音乐来崇尚推广伟大的功德。他们以盛大隆重的仪礼,把音乐献给天帝,并用它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初六,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结果乐极生悲,必遭凶险。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象辞说:《豫卦》的第一位(初六),“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说明它没有雄心壮志,志向容易满足。一满足,就得意忘形,结果必遭凶险。

  六二,正直而不同流合污的品德坚如磐石,还不到一天时间,就明白了欢乐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象辞说:“还不到一天时间,就明白了愉快欢乐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这是因为能居中守正,在欢乐中既不过分,也不会不满足,因而获得吉祥。

  六三,有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得自己的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如若执迷不悟,悔恨不及时,就会招致更大的悔恨。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象辞说:“用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得自己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这是由于六三爻所处位置不正的缘故。

  九四,人们由于他而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毋庸置疑,朋友们会像头发汇聚于簪子一样,积聚在他周围。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象辞说:“人们由于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表明九四爻的阳刚之志,可以放手实现。

  六五,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象辞说:豫卦的第五爻位(六五)指出,“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有刚强之臣辅佐,“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这是因为它居中,只要保持中庸,就会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而不致于灭亡。

  上六,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沈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十分危险。但只要及时觉悟,改弦易辙,则可避免祸害。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象辞说:“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沈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并高高在上,不察下情,这样的欢乐愉快怎能长久地保持呢?

  卦爻辞注解

  豫卦:有利于分封诸侯和行军。

  倒数第一阴爻:有名于享乐,是凶。

  倒数第二阴爻:坚如石,不过一整天。占问吉。

  倒数第三阴爻:媚上享乐,有悔。迟疑不决又悔。

  倒数第四阳爻:由于豫悦,大有所得,勿疑。用朋贝组合成簪。

  倒数第五阴爻:贞问疾病,虽久不死。

  最上阴爻:在昏暗中还享乐,成事又变动,(变好),是无害。

  卦爻卦辞诗

  雷地豫

  雷行地奋顺时机

  快乐欢愉自伴随

  大利征行功建业

  须防乐极反生悲

  豫卦的互卦是水山蹇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16卦豫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震为雷(动初爻)

  雷水解(动二爻)

  雷山小过(动三爻)

  坤为地(动四爻)

  泽地萃(动五爻)

  火地晋(动上爻)

  豫卦的错卦是风天小畜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豫卦的综卦是地山谦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16卦 【豫】雷地豫 震上坤下

  第十六卦 豫卦

  豫卦,由下坤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欢乐”之义。上卦“震”为雷,下卦“坤”为地:雷动地上,万物振奋,喻示“欢乐”情状。全卦揭示物情欢乐所寓含的意义,以及处“乐”应当适中、不可穷欢极乐的道理。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译文豫卦象征欢乐:利于建立诸侯,出兵征战。

  《彖传》说:豫卦的结构为五阴爻和应一阳爻,象征着弱者服从强者,强者能够贯彻实行自己的意志。下卦为坤为地,意味着顺,上卦为震为雷,意味着动,豫卦的意义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的意义在于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尚能随和其意,何况“封侯建国,出兵打仗”这类事情呢?天地能顺时而动,日月运行无差错,四时循环无讹误。圣人能顺时而动,刑罚清明,万民服从。豫卦所蕴含的“顺时而动”的哲理,其意义是伟大的。

  《象传》说:雷声发出,大地振奋,象征欢乐。先代君王因此制作音乐,用来赞美功德,以盛大的典礼奉献给天帝,并让祖先的神灵配享。

  解读豫卦上为震、为雷,下为坤、为地。雷声震动,大地上万物复苏,有生机盎然,一片和乐之象,先王观此景象,看到声音有振奋万物、使之欢乐的作用,受到启发,模仿雷声创造了鼓乐等音乐,用来颂美天地造化万物的功德。就这样逐渐地制礼作乐,举行典礼,祭祀天地祖宗。古人把陶冶民情的“乐”与行为规范的“礼”结合起来,用来教化民众,这就是“豫”的精神在政治、伦理上的运用。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译文初六:因欢乐而自鸣得意,有凶险。

  《象传》说:初六因欢乐而自鸣得意,说明志气已穷尽,会有凶险。

  解读初六阴柔居初,位卑而不中正,犹如小人在下,行为不端,却依靠关系而得到上层强有力者的支持,因而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甚至到处自吹自擂,这就叫做“鸣豫”。小人偶然得志,就沾沾自喜,可见其器量狭小。因它的志气到此已尽,当然不会有什么出息;又因它狐假虎威,必然为非作歹,甚至还会有难以预测的凶险。所以《象传》说它“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译文六二:耿介如石,避开安乐,不待终日,坚守正道可获吉祥。

  《象传》说:避开安乐不待终日,坚守正道可获吉祥,因为六二居中得正。

  解读“介于石”,是说六二有操守,身处安乐之中,却能坚定如石,坚贞自守,并对各种诱惑避之唯恐不及,这与器小志满的初六恰好形成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此爻寓意凭借着持中守正的人生哲理,坚定如石,不在安乐中消沉,可获吉祥。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献媚讨好以求安乐,必生悔恨;在安乐中留恋迟疑,必然又生悔恨。

  《象传》说:献媚讨好以求安乐,必生悔恨,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六三居位不当,以阴爻居于阳位,不中不正,上承唯一的阳爻九四;象征不正派的小人,内怀阴柔,外有所求,张目向上仰视,不择手段地趋炎附势,巴结讨好有权势的上司。此爻寓意媚上以求安乐不可取。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译文九四:人们依赖他得到安乐,大有所获。不必疑惧,朋友们会像头发束在簪子上一样聚合起来。

  《象传》说:人们依赖他得到安乐,大有所获,说明九四的阳刚志向可以充分实现。

  解读为人带来安乐的人会大有所获。九四是豫卦中唯一的阳爻,它象征给人家带来安乐的人,人们靠他得到安乐,“由”它而“豫”,故而称为“由豫”。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他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大有所获。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译文六五:长期疾病,却经久不死。

  《象传》说:六五长期疾病,因为它乘于阳刚;经久不死,因为它还没有失去中道。

  解读指出沉溺于安乐的弊病。六五以阴柔之质居于至尊之位,又乘于九四阳刚之上,其象为依托于强臣的柔弱昏暗之君,这样的君主,处在安乐之时,必然只图享乐,不问国政,以至大权旁落于九四之手,处境十分糟糕。好像一个人疾病缠身,无法治愈了。只因为六五居于中位,还没有失去中道,还可以在各种势力的平衡中维持自己的一席地位罢了。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译文上六:已经形成昏冥纵乐的局面,及时改正仍然可以免祸。

  《象传》说:昏冥纵乐已经到了极点,怎能保持长久呢!

  解读上六处在豫卦之终,乍看之下欢乐已尽,凶象已成,但物极则反,无论什么人处在上六这种“冥豫”的境地,只要改恶趋善,勇于补过,都可能变“冥”之凶为“渝”之无咎。

  第69章 哀者胜矣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rǎng)无臂④;扔无敌⑧;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⑥。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注释】

  ①主:打仗时的主动攻势。

  ②客:打仗时的被动防守。

  ③行无行:前一个“行”,读xíng,行动;后一个“行”读háng,行列。

  ④攘(rang):捋起。

  ⑤扔:对抗的意思。

  ⑥宝:命脉之意。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慈悲怜悯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导读】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战争是值得哀伤的事。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不可主动侵犯他国,表现了他的反战思想,同时也表明其不争、居下的处世原则。

  【解析】

  这一章紧接上二文对用兵之道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讲用柔、用弱的原则在军事上的运用。“反者道之动”,用柔用弱不是真柔真弱,而是处在柔、弱的位置,顺着道的自然趋势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里的“不敢”意为不至于怀有鲁莽或罪恶的图谋。一般意义上的“不敢”,多指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其中略含贬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本章由“不敢”所构成的是一种虚拟语气,它所表达的是一种鲁莽或罪恶的图谋,而这种虚拟语气在本章中是贯彻始终的。“寸”是极短的长度单位,“尺”比寸稍长,老子用尺和寸来说明不要轻易挑起战争的道理。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主张在战争中,不要轻举冒进,而应该以退为进。这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军事中的具体运用。

  老子认为,主动出击去侵略别人,其本身在道德上就输给了别人。这是因为主动进攻对方,对方就会为正义而战。这时,对方的民众就会因为敌方的侵略行径而感到愤慨,其保家卫国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这对进攻一方是极为不利的。相反,如果守而不攻,留给对方主动出击的机会,己方的民众就会愤然还击,并能一鼓作气战胜敌人。主动进犯别人微不足道的一寸土地,就会有遭到对方还击的可能,这是因为人们都以遭受侵犯为耻辱,所以我们应该避免侵犯别人的行为;主动后退一尺,就会表现出谦和与宽容的美德,纵然仅有微不足道的一尺土地遭到了侵犯,也能凭此感化对方,使对方主动退避。我们一再强调,老子是反对战争的,老子知道,战争会给民众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但是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避免战争的。既然不能改变当时的形势,他就阐发自己的战争观,即“以退为进”,以此来争取正义战争的胜利。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行”指的是采取行动,“行无行”指的是虽然行动了却好像没有采取行动一样。“攘无臂”指的是虽然举起手臂却好像没有举起手臂一样。“扔无敌”意为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存在一样。“执无兵”意为虽然手里拿着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一样。怎样才能做到“扔无敌”呢?就是要诱使敌人不知不觉地走入我们为之设计好的圈套之中。说到这里,或许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明明有的东西怎么说好像没有呢?其实,这也正体现了老子无力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一切有却似无,看似无为却有为。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这里的“轻敌”意为目中无人,小看敌人的能力。“宝”意为各种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老子认为,无为不是不作为,不是骄傲轻敌而不做应战的准备。如果骄傲轻敌,一定会遭致失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任何骄傲自大和轻视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合乎道德标准的,必然会受到惩罚。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这里的“哀”不是悲哀,而是心怀仁慈的意思。“哀者竹即对各种不幸和悲哀的后果都作过周密思考,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的军队。这个“各种不幸和悲哀的后果”,即“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最后以“哀者胜矣”作总结,点明了自己的主旨,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老子曾经说过,仁慈是道的三宝之首,仁慈也就是无为,如果在战争中运用无为的思想,那么进攻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防守的时候也可以稳同城池。这一观点与“哀者胜矣”一致。在老子看来,人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一定要怀着仁慈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不滥杀无辜,这种态度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王弼《道德经注》

  行,谓行陈也。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于天下也。

  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行,是行军列阵的意思。以谦卑、退让、悲观、仁慈的态度来用兵,不敢先发动进攻。作战时还像没有队列一样地列阵,像没有臂膀一样地奋臂,像没有兵力一样地攻击,像没有兵器一样持握,就像是没有能够与对方抗衡的能力一样。我悲观、仁慈、谦卑、退让,不是想利用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天下。

  迫不得已而参与战争,而后在战争中所向披靡,这是我所担心的可能会引起祸患的发端。宝,是指上一章所说的“三宝”,所以说几乎抵消了我“三宝”所具的优势。抗,是发动、调遣的意思。加是指兵力相当。哀伤的战士们必定彼此珍惜,不留恋好处也不害怕伤损,所以必定能胜利。

  苏辙《老子解》

  主,造事者也;客,应敌者也。进者有意于争者也,退者无意于争者也。无意于争,则虽用兵与不用均也。苟无意于争,则虽在军旅,如无臂可攘,无敌可因,无兵可执,而安有用兵之咎耶?

  圣人以慈为宝,轻敌则轻战,轻战则轻杀人,丧其所以为慈矣。两敌相加,而吾出于不得已,则有哀心,哀心见而天人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矣。

  主,是指发动事端的一方,客是指被动应对的一方。进攻的一方是为了去争夺利益,后退的一方不是为了争夺利益。不是为了争夺利益,那么用兵和不用兵在情理上就没什么区别了。既然没有争夺利益的心思,那么虽然在军队中,就像没有臂膀可用来奋臂,没有敌人可以攻击,没有兵器可用来持握一样,就像没有动用武力一样,哪里还有动用武力的过失呢?

  圣人以仁慈为珍宝,轻视敌人,就会轻视战争,轻视战争也就不在乎杀人,就失去了仁慈之心。敌我双方交战,而我是因为迫不得已才使用武力,就怀有哀伤的心情,有这样的沉重心情天都会来提供帮助,想不得胜都不可能。

  【经典解读】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老子的思想是反战的,他在春秋乱世中看惯了征伐厮杀的现状,看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于是十分反对为了获取虚名、土地而主动进攻别国。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战争策略~即示弱骄敌、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第一个“行”是指“道路”,第二个“行”是指“行伍”。攘臂是与人相争、相斗状,而攘无臂就是袖子只捋上来一点点,有了争论却也只是发发火,没有真正动用武力。扔无敌,就是想要争斗都找不到敌人;执无兵,是指人们手中执着的都不是兵器,想找兵器都找不到。这句话意思即是,统治者谨守不争之德,百姓也就受到潜移默化,不知争强好胜了。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遇到争端就肆起干戈,这样就会丧失“慈、俭、不敢为先”这三宝。丧失了“三宝”就不能“以战必胜,以守必固”,因此即使在战争发生之时,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胜利者也一定属于怀有悲悯之心,哀怜之心的一方。

  哀兵必胜,即使过去了两千多年,老子的思想依然在战争中有鲜明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日、意法西斯战争准备充足,兵员训练优秀,武器装备先进,统帅也十分出色,但就是因为没有仁慈之心,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奴役世界人民,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在战争过程中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失道者寡助”,任何优秀的指挥官,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不能挽救其败亡的命运,他们只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大潮中走向败亡,自食发动战争的恶果。

  如果为了利益、欲望而轻易发动战争,得到的只能是无限的灾害。只有以不争的态度治国,以博爱的心怀处世,才能永葆繁荣,永远不陷于危难之中。

  【哲理引申】

  本章老子主要是表述反战的思想,但很多人也将其视为用兵之法,即以退为进、反客为主、不可轻敌等。的确,在历史上很多战争都证实了这些思想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军事家都将这些思想视为典则。

  战国后期,中原诸侯之间连年征战,无暇他顾,而北部的匈奴则趁势崛起,燕、赵、秦等北方诸国为了防备匈奴不得不修筑长城,派遣重兵防守北部边境,尤其是赵国,在代地部署了大量军队。然而,即使如此匈奴还是不断入侵,时时抢掠边境州县。

  李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调为雁门郡边将,领兵防备匈奴。为了发挥将领的优势,赵王给了他很大的权力,他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李牧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他定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李牧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一个大将总是不出战,所有人都认为李牧胆小,不仅匈奴轻视赵军,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李牧怯战、怕战。流言传到了邯郸,赵王派人责备李牧,李牧却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赵军就出兵交战。但匈奴都是骑兵,来去如风,赵军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屡次进犯都一无所获,但还是看轻李牧,认为他胆怯畏战。而边境的赵国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却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李牧见自己的士兵都怀着对匈奴的愤怒之气,而匈奴人却越来越骄傲。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佯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埋伏,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匈奴骑兵十多万人,使匈奴大伤元气。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可见李牧用兵就深符老子本章中所论述的道理,不主动进攻,向敌方示弱,让士兵怀有哀愤之心,最后找准时机,一举克敌。

  《论语》子罕篇0911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注释】

  (1)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

  (2)弥:更加,越发。

  (3)钻:钻研。

  (4)瞻:音zhān,视、看。

  (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评析】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世界帕金森病日

  每年的公历4月11日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

  中文名:世界帕金森病日

  英文名: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节日时间:4月11日

  节日意义:让帕金森病家喻户晓,提高公众的关注程度

  设定时间:1997年

  帕金森病全球现状全球400万患者中有170万人在中国,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第三杀手”。帕金森患者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专家表示: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致病)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20%患者因环境污染或受化学毒素侵蚀“中招”。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他们之所以会早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不只是单纯缺乏多巴胺而导致脑组织逐渐被破坏。”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的确比其他人群要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患病率与欧美国家接近。帕金森的发病已经开始呈现低龄化。特别是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40岁以下发病)也是与日俱增。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目前已有220万的帕金森患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总人数的10%。

  

  2023年04月11日

  农历兔年闰二月廿一

  周二

  第3250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仙言潮声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平凡之人,可文、可武、可圣人!每个人都是天选的精灵,能不能成就自己,就看你有没有一颗雄心!

  美好的一天从胸怀天下 冲锋在前开始!

  经典诵读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唐)杜审言《送崔融》

  注解:

  你(崔融)安坐军中谋划,(主帅)就能取得胜利,古老的北方边地在秋天里就能平定。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记·曲礼》

  注解:

  礼是不能随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早安人民

  奔波忙碌,别忘记欣赏沿路的美丽;生活平淡,更要用心品尝三餐的美味。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执一份简朴,不盲目攀比;守一份淡然,不苛责强求。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