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也为业绩忧虑,清华50岁副教授续聘遭拒:仅会教书不足

  教书先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份稳定工作,尤其是大学里的教书先生,更是炙手可热,与初中和高中的教书先生相比,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升学压力,也不用下课后一个个去批改作业,完全可以自己自学。

  

  虽然没有正式的编制,但他们的薪水还是很高的,特别是那些985、211名校的教师,他们还可以打点零工,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还有假期,可谓是“旱涝保收”。

  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很好,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算是学校的教授,也跟那些打工的一样,都有 KPI的考核。

  

  高校教师也要为自己的表现担忧,50岁的清华大学副教授被拒绝继续留任:光靠教学是不够的

  他在大学里呆了几年,然后考上了研究生,然后来到了清华大学任教,他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工作,也在做着自己的工作,他是一个勤勤恳恳,勤勤恳恳的人,现在他已经50岁了,马上就要退休了。

  

  清华大学的体制是“准聘-长聘”,如果他要在清华大学工作到退休,就必须要申请长聘,因为劳动法中有一条规定,如果他已经工作了10年,那么即便不申请长聘,他也可以得到一份长期合同,所以,人事要求他在今年就可以申请长聘。

  他已经提交了自己的简历,经过审核,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但人事部还是拒绝了他的继续聘用,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问了问经理,才知道原因。

  

  主任说,老师是否继续聘用,最重要的是“科研发表”,而不是老师的工作成绩,在他看来,老师的工作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光靠教学是不够的。

  这位副教授感觉很冤枉,自己在学校里工作多年,却没有得到承认,因为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文章,就无法继续聘用,实在是太不讲道理了。

  

  在大学里当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如果不能继续任职,那就意味着被辞退,甚至连自己的退休金都得不到,这对于一个副教授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有些人并不赞同这一点,认为论文不应该作为一个老师好坏的唯一依据,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有些老师在科研上的实力并不强,但是在教学上却表现得非常出色,作为一位老师,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摆脱生活中的困境,这怎么能不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呢?

  

  老师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划分,学生的发展就会更加均衡,如果老师只专注于科研,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那就难以造就一个有才华有才华的人了。

  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研究结果进行追逐,很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爱国的培育,避免产生过多的唯我独尊的现象。高校是一所一流的高校,他们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责,要为祖国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师资力量要多元化,人才才能多元化。

  

  也有人认为,学校这样做是正确的,这对于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是有益的。如果他们只是会教书,却不会进行研究,这将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人才的培育,他们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此,他们的能力要跟岗位相适应,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与科研相比,所占的比重要小。

  

  “教书育人”这个字眼,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清华大学毕竟是一所以科研为主的高校,想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老师们的学术水平必须很高,而他们的学术成果,也是最好的体现。

  不管怎么说,校方都有自己的理由,所以要理智地对待这件事情,同时也要用这件事情来告诫大学生们,想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要有真正的才华,而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最后的发言

  大学的教学内容和初中、高中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其它的工作都做好,如果不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那就会被社会所抛弃,这就是现实,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想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必须要出人头地,哪怕是五十多岁的正教授,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工作,更别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了,他们的思想要务实,要踏实,要踏实,要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能力。

  

  总之,大学教师的薪水很高,工作也很辛苦,大学生们要确定自己是否合适,还有,不管干啥,都别觉得自己很容易,要时刻激励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