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透过这两种心智状态,让你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不同的心智状态,一种是驱逐的,另一种是涵容的。
一个人的心智状态包含了全部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尽管人的心智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在客体关系理论中,人的心智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涵容的心智,另一种是驱逐的心智。透过两种不同的心智状态,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也能够让你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前者而言,所表现出的是一个人开放、包容、乐观、信任的状态;后者所表现出的是一个人保守、狭隘、悲观、怀疑的状态。当然,在成长过程两种心智往往是并存的,只是孰多孰少的问题。
拒绝、忽视、回避相关
如果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拒绝、忽视和回避,那么这个人的心智状态就是驱逐的。表现在对情绪的拒绝、对社交的拒绝、对新经验的拒绝、对新观点的拒绝,或者对其他什么事物的拒绝。在驱逐的心智状态下,个体潜意识里将外界事物视为危险的、迫害的。他们看到任何事物都像是看到“毒苹果”一样,认为“吃下去”就糟糕了。如果你身边的某人是驱逐的心智状态,那么你的想法、需求和渴望往往总是被否定、拒绝、忽视和怠慢。如果你自己是驱逐的心智状态,表明你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攻击、惩罚、控制相关
驱逐的心智状态更为严重的表现为:攻击、惩罚、控制相关。如果父母的心智状态是驱逐的,那么他们的行为表现为对孩子的攻击、谩骂、责骂、惩罚和掌控欲。通常这类父母的心智状态的发展已经停滞,换言之他们总是处在驱逐的心智状态下,或者尚有极少部分的涵容心智。他们给孩子的爱也是极少的,与家庭条件关系不大,在心理层面他们觉得自己是匮乏的。如果是你自己处在驱逐的心智状态下,可能会出现惩罚自己甚至是伤害自己身体的情况,这是你在试图“把坏的经验”“痛苦的感受”驱逐到身体以外,是一种自我保护。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3%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