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索梦----人物索隐篇(连载50)

  清圣祖康熙在两次废黜太子胤礽后决定秘密立储。按嫡长制原则,老皇帝选定了胤礽次子弘皙为“以朕心为心者”的皇位继承人。作为康熙唯一的皇嫡孙,弘皙生母是康熙为皇太子胤礽选定并册封的太子妃曹氏,即江宁织造曹寅的女儿。曹氏太子妃在弘皙幼年去世。分析康熙秘密确立弘皙为接班人的理由:一是诸皇子争储明火执仗,弄得老皇帝身心交瘁。而康熙也从皇子们的表现中发现,太子胤礽两次被自己废黜是有冤情的,若将皇位传给胤礽之子,不失为补救的一方良药——“疗冤疾”。二是康熙帝后宫之主是曹寅胞妹曹皇后(元春原型,后为史氏太君原型)——“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弘皙生母是曹皇后的侄女,康熙及曹皇后又将曹寅孙女(宝玉原型之一)指婚给弘皙——“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三是弘皙深得祖父康熙钟爱。虽然清史中移花接木抹掉了康熙钟爱弘皙的大部记载,仍可见康熙遗嘱——“废太子次子朕所钟爱”。

  康熙秘密立储后,表面上看诸皇子失去了争储所打击的目标。但到康熙末年,选定弘皙为储君已被诸皇子看出端倪。于是,在康熙临终前,四阿哥胤禛以回东北祭祖为由将弘皙支离京城,老皇帝康熙死前无法将大位传给早已选好的接班人,只得将顺治留下的念珠交给四阿哥胤禛为证物,嘱他代为传位——“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现已升了员外郎了。”康熙死后,四阿哥胤禛自己即了位——“雍正夺嫡”。弘皙自东北回京奔丧,得知叔父已登大宝,虽雍正拿出念珠假意相让,但木已成舟,大事无法挽回——“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雍正即位后,因其合法性受到质疑,使得康熙诸多皇子对这位新君表示大不敬,有的即便是表面上过得去,心里也是不服气,处理朝务也不配合。因此才有历史上“暴君”的诸多记载。事实上,雍正继位后勤于治国,面对先朝留下诸多弊病,实施了许多大政改革。清理欠款抄家皇帝先从自家抄起——查抄苏州知造李煦(李煦一女儿是雍正齐妃,深得雍正宠信);施行摊丁入亩新政;创建军政中枢军机处;驱逐天主教。所有这些新政的制定与施行,都与雍正帝重用康熙培养造就成的治国良才弘皙密不可分——探春持家中的宝钗小惠全大体,隐含雍正初期请弘皙协助治理国家。

  到雍正七年间,雍正设立军机处。时年八阿哥等反对派都被雍正处理了,进入最高统治中心军机处的皇子皇孙,身位最高的是在胤禛即位时功劳最大的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次之便是和硕理亲王弘皙。再到雍正八年间十三阿哥胤祥病逝后,弘皙便成为朝中爵位最高亲王。此后,弘皙作为首辅军机大臣,又深得雍正帝宠信,期间雍正帝曾因身体原因,欲将大位让还给弘皙(雍正继位后写下传位弘皙密诏两份藏于乾清宫和圆明园各一份)。正因叔侄二人互为知心知己,朝中大臣也眼见得将来的君位非弘皙莫属,故而引发宫廷巨变——雍正暴亡。

  雍正被何人刺杀?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冯紫英与冯唐铁网山打围隐含刺客是乾隆马皇后家人)脱不了干系。“赵姨娘(影射弘历生母)”与“马道婆(影射弘历王妃)”一番问计,足可见证是这二人为了不使“家业”旁落,不怕“造孽”,“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日后所谓“二马吃遍天下草”,乾隆册封马皇后(富察氏)都可佐证。

  于是,为了达到把他两个都绝了的目的,刺杀行动选在弘皙为新生子过百岁儿的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百岁庆宴设在雍正寝宫圆明园,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母亲弘皙王妃曹氏(宝玉原型之一)是皇太后曹氏的侄孙女,曹王妃生产时就在圆明园附近弘皙的军机大臣府邸。雍正在参加完皇子弘皙(过继关系)为新生儿举办的百岁宴后,被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引到圆明园内的西洋迷宫,马齐等马家人在那里将雍正禁闭两日后杀死,并移送至园内。

  清史料称雍正死得惨不忍睹,在二十三日子时发现的尸身。究竟在秘密失踪的两日中还发生了怎样鲜为人知的秘情呢?此中关键在于雍正帝早年写下的传位诏书。那传位诏书原本是传位给弘皙的,如今刺客要辅佐弘历登大宝,怎样才能如愿哪?只有让雍正说出两份传位诏书藏在何地,取来后再让雍正帝重新写下传位弘历的两份诏书。由此可想象刺客对雍正如何下手的。在“宝玉大醉绛芸轩”一节,有潗枫露茶三四次才出色一说,又有泼茜雪一裙子茶等,背面隐情便是刺客向雍正施暴的情形。

  找到雍正尸身后,清史记载的张廷玉如何如何,以及忙得旧病复发等,真情应是弘皙被张廷玉冒名顶替了。先皇已龙驭归天,正大统是当务之急。于是,找来重新写下的传位诏书,弘历登上大宝。

  前后两次弄假成真,弘皙这一次真的就与皇权无缘了吗?不然。雍正暴死后,朝中权贵宗室大臣首先是对雍正之死产生怀疑,同时也对弘历继位表示不服。于是便出现了“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一幕:庄亲王胤禄及两个儿子;怡亲王胤祥的两个儿子;恒亲王胤祺的一个儿子。这些皇室权贵联合起来要拥立弘皙为新君。可是弘皙没能“大丈夫相时而动”,自己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结果真如书中门子之言:“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乾隆登基后,以追查凶手的名义将弘皙王妃曹氏禁管在圆明园内,军政中枢军机处名存实亡,弘皙被“打曹惊蛇”案挤兑得称病辞官来到旗人封地乐亭城,支持弘皙的那六家皇族也同时离京,各自在京东封地落户。当时的滦州有“皇落城”之说,应谶这群被遣出京城革除宗籍的“落倒帮子”流落在此。书中提示“七出”,隐含七家皇族出宗室。

  回头讲那被禁管在圆明园内的弘皙王妃曹氏,因被陷害与雍正之死有关,乾隆将江南曹家彻底查抄,江南曹家人从此不见踪迹。曹王妃在禁管期间先有姑祖母老太后庇护,再加太后李氏疼爱,尚且无大碍。可是到后期,连老太后和太后也被冷落了,自然受了不少磨难,况且还带着两个刚过完百岁儿的孩子。正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曹王妃被禁管期间,弘皙里应外合将两个孩子救出禁所。曹王妃、太后李氏、老太后曹氏等“群芳”在乾隆二年元宵节期间归天。

  至此似乎可以吿一段落,然真故事远没有结束。乾隆二年泰陵落成,乾隆送雍正灵柩下地宫。出京的七家落倒皇族为了表达对雍正的哀悼,组织了许多族人到雍正灵柩下地宫的途中进行“路祭”,而且声势浩大——“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应该说,弘皙等人此举虽表达了对雍正的哀念之情,但也使得当朝皇帝乾隆对这些人汇聚在一起而感到不安。弘皙在乐亭开办私塾,有许多仁人志士及权贵子弟慕名而来,加上过去亲友及门生经常过来探望,这些有碍朝廷的举动传到乾隆那里,自然为乾隆所不容。

  于是,大概在乾隆四年,乾隆下诏让弘皙进京。弘皙自知进京必是死路一条,途中诈死,瞒过朝廷后便一直隐居在乐亭石臼坨岛。自然,时不时有知情亲友秘密来岛探望。

  乾隆七年,朝廷将雍正朝史料整理完毕。应该是在乾隆授意下,涉及弘皙的史料或删除或移花接木,正所谓家史被泯灭。整理史料的总管是与乾隆同龄的皇弟“荒唐王爷”弘昼。弘昼来石臼坨看望二哥弘皙,将国史馆如何删除弘皙等历史和盘托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翻看册籍。弘皙在得知家史被泯灭后,方立志用隐笔方式补写家史,如今最初的《石头记》何时著作完成已无法考证。由于原著隐笔过深,在交亲友观读时也看不出隐含真情。于是,弘皙便在关键处夹写评注,文学史上出现了独有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按今可见脂评本分析,弘皙对书进行评注达四五次,读者结合评注再看此书,对看透背面真情有很大启发。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应该是在乾隆二十四年,亲友中出现了叛徒(葫芦庙炸供),有人拿着一部分书稿(怀疑是结尾丢失部分)向当朝吿密,乾隆派锦衣卫来乐亭城查抄禁书《石头记》,并对弘皙隐居的石臼坨进行搜查——“矢孤介”。有许多与弘皙交好的清宗室受到牵连。在亲友暗中帮助下,弘皙又一次“金蝉脱壳”躲过劫难,以后踪迹暂无考证。弘皙活到六十九岁(乾隆二十八年)寿终正寝,与康熙同寿——天齐庙隐含寿与天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书中另一主人公曹雪芹。曹雪芹应是过继到江南曹家继任江宁织造曹頫次子。江南曹家在雍正六年因秘藏康熙传位遗诏被雍正假抄家而举家进京,曹頫带枷示众应该是做样子走过场,一年后便恢复侯爷身份。因那时皇太后曹氏(曹寅胞妹)深得雍正帝敬重(书中贾政对老祖宗贾母便是写照),就连十多岁的曹雪芹作为曹太后的侄孙子,也有“小侯爷”爵位(书中史湘云便是曹雪芹替身)。因弘皙王妃曹氏(曹颙遗腹女)出生后便由康熙帝指婚给弘皙,曹氏(宝玉)幼年便到宫中姑祖母处,直到十三岁与弘皙订婚,十六岁与弘皙完婚。因此,小雪芹在京城居住时期,便经常到姑祖母及堂姐处走亲戚,时不时还住上段时间。

  雍正十三年小雪芹刚好十二三岁,在堂姐曹王妃生下龙凤双子后,由陪房丫环(袭人)打发宋妈到小侯爷家报喜,随后应该是作十儿或是满月儿,“史大姑娘”被前呼后拥来到二哥哥宝玉处,众人又是“淘气儿”又是大姑娘的一阵戏语,透出这史湘云背面真身就是曹雪芹。小雪芹因为经常来堂姐和姑祖母处,众人自是喜爱。尤其是小雪芹堪称神童,再加堂姐及堂姐夫弘皙“手引口传”,在诗词歌赋上造诣颇深。书中为了表现曹雪芹将来能够担当将书传世的神圣使命,有“试才题额”中的宝玉(小雪芹替身);有题菊花诗的“枕霞旧友”;更有“凹晶馆争联即景诗”湘云(雪芹替身)与黛玉(弘皙替身)的才情大比拼。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含之一便是湘云佩带的金麒麟虽有文彩,但是没有堪称文坛巨儒的弘皙更有文彩。不过,作为“文学迷宫”著作人,两位都是文坛巨星。

  曹雪芹的童年应该是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到乾隆初年,形势急转直下。在弘皙辞官及曹王妃被禁管期间,小雪芹因有姑祖母在宫中,尚可因十二三岁公子哥儿来往于宫中禁所,成为内外联络的秘密交通员。在堂姐及姑祖母归天后,小雪芹可能因年幼未被朝廷处理,便一直跟堂姐夫弘皙在一起。

  由于弘皙著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被朝廷得知并查禁,乾隆还通过与弘皙有联系的皇室族人向弘皙索要书稿——“索书甚迫”。为了将这隐含天大秘情的书稿传承入世,弘皙和曹雪芹组织亲友抓紧抄录,原稿是否上缴朝廷尚待考证,很有可能上缴的是抄录稿,原稿秘藏至今未露。因此流传于世的更应该是抄录本。同时,为了避开朝廷查禁,弘皙与曹雪芹等圈内情人决定删除有碍朝廷的脂批等讳语,以《红楼梦》的形式将书传世——“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甄士隐祥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尾: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曹雪芹先生在那里翻阅历来古史。空空道人便把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

  至此,我们将真故事来垄去脉讲了个大概。值得补充的是:“圈内情人”留下许多涉红的诗词歌赋,因著书人弘皙的特殊身份,自然无法直言相称,只好以“一声而两歌”的隐含方式,字面上都称曹雪芹,实际上有的是针对弘皙而作,有的是针对曹雪芹所作。如敦诚所作《寄怀曹雪芹霑》,从内容上分析可知是写的弘皙。而敦诚所作《佩刀质酒歌》,一看便知写的是曹雪芹——雪芹替身“湘云醉眠”及“割腥啖膻”等情节,都突出了雪芹好酒及酒后作诗的特点。因此,考证圈内情人留下的资料,也应如同考证《红楼梦》一般,因为他们都使用了著书人弘皙同样的隐笔手法(见典“驴鸣悼”)。再就是与敦诚等清宗室诗人经常在一起的“贫馆师”张宜泉,从其诗文及身份上分析,很大可能就是这部谜书真正的传承人曹家雪芹的替身。

  再严谨的分析论证都需要实物来佐证。在弘皙藏身修书地“黄叶村”乐亭石臼坨,有对应书中“断碣”的无头石碑,碑文奇特,只有用《红楼梦》真故事方可解读。还有2007年出土的康熙年间铁钟,钟名更为奇特——西浮石山龙王老爷庙。对应“鳌背三山”典故,《红楼梦》中有黛玉谜诗——鳌背三山独立名。相信石臼坨还会藏有物证,而且会更直接,更令人震惊。

  原作者:俩红草根儿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07f5bd80102w601.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