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邹小兵!37岁自闭症男孩的现状,藏着康复干预的真相

  VOL 3020

  

  前段时间,电视剧《狂飙》热播,听说高启盛出生于1988年,小彤便对他恨得牙痒痒。后来,高启盛身亡,小彤又恨不是自己动手,一冲动就砸了电视。

  小彤讨厌所有1988年出生的人,只因他曾与一名1988年出生的服务员闹过矛盾。

  小彤今年37岁,从8岁起,他便被情绪问题所困,因此看过很多医生,被诊断过多动、精神分裂、高功能自闭症等,住过4次精神病院,吃过很多精神类药物:阿立哌唑,安律凡,氟哌啶醇,劳拉西泮……

  这次,小彤和父母坐了近50个小时的火车,从东北一个小城来到深圳,就为在大米和小米讲座上见见邹小兵教授,请他支招。

  邹小兵教授在接触小彤后,很肯定地下了诊断——他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已经37岁的小彤接下来该怎么办?干预还有用吗?如何帮助他融入社会?小龄谱系家庭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请看——

  “他有阿斯伯格,很典型”

  小彤第一次看精神科医生,是7岁。医生诊断小彤多动,让他住了1个月院,吃药调理精气神就行。

  但出院后,并无好转。

  8岁时,北京安定医院医生诊断小彤精神分裂,说,“根本没戏,除非有奇迹。”

  10岁时,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认为小彤是疑似自闭症,建议他在医院至少感统训练一个月。

  于是,母子二人又住进了医院。

  从10岁到32岁,小彤没有再踏入精神专科医院的病房,但他仍被情绪问题困扰。小彤妈依旧带着他奔走于各大医院的精神科门诊,每次看完病都会开许多药带回家。

  2019年,33岁的小彤还是爱打人,小彤妈又带他来到北京,被北大六院曹庆久医生诊断为高功能自闭症。

  在北京住院排不上队,小彤回家后去当地的精神病院住了一个月。

  疫情期间,小彤情绪总是反复起伏。去年,因为拍摄“兜男”被对方发现,小彤再次情绪失控,又住院了。

  “兜男”是小彤自创名词,指身穿带兜、系扣的外套的年轻男性。小彤总是忍不住和“兜男”搭讪,如果对方不理他或态度冷漠,他就会情绪失控、摔东西、打人。

  小彤家在东北4线小城,一年有10个月需要穿外套。为了避免接触“兜男”,他常常待在家里不出门。

  

  小彤曾经很愿意与朋友在一起

  邹小兵教授面诊37岁的小彤后,非常肯定地说:“他是阿斯伯格,很典型!”

  邹教授做出这个判断,有以下依据:

  首先,小彤的谈话方式,与年龄不相称。

  小彤清晰地记得每一次情绪失控的原因,说起自己的经历、问题,滔滔不绝,完全不关注别人有没有在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他还会忽略别人的问话,或简单回答后又回到自己的话题。

  举个例子。

  邹教授:“你今天听我讲座了吗?”

  小彤:“听了。后来我看到旁边坐着的,有穿着那种衣服,就是有兜儿,还有亮扣儿的年轻小伙,我就忍不住,忍不住跑去看人家去了……”

  “他的交流模式跟年龄不太相符,他有交流困难。”邹教授说。

  其次,小彤很固执。

  小彤喜欢“兜男”,还会因为对方不搭理着急,这就是一种固执的表现。

  邹教授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两个核心障碍,一个是交流,一个是刻板。在小彤这个年龄,刻板主要体现在了固执。

  

  小彤情绪稳定时,可以独自出门

  第三,小彤的智力不差。

  小彤学习能力很强,很多技能一学就会。

  这次从老家到深圳,订火车票、酒店,全部都是他搞定的。

  他曾对修电视很感兴趣。在母亲开的KTV里,小彤靠自己摸索就学会了修理成像不清晰的问题。“修好了我有成就感。”

  小彤还学过婚庆摄像,在当地接到了不少婚庆公司的订单。

  他还能自己更换手机屏幕……

  第四,小彤有严重的情绪困扰。

  生活里大部分时间,小彤情绪还能勉强稳定,但在遭遇欺骗、侮辱等冲突场景后,情绪就会迅速决堤。

  这让他在跟人打交道时常常发生冲突,因此,掌握的技能也失去用武之地。

  举个例子。

  在小彤对修电视感兴趣后,妈妈帮他找了一位修理师傅,小彤跟着学了一段时间,手艺越来越精进。一次,他想从师傅那里买一个正品显像管,但却得到个冒牌货。小彤很生气,和师傅闹掰了,从此再也不修电器。

  学会换手机屏幕后,小彤本想找个手机店帮忙换手机屏幕,但想到要跟顾客打交道,就退缩了……

  第五,小彤对声音很敏感。

  突然发出的“咚”的响声,会让小彤特别受不了。

  他家住在顶楼,楼下是对年轻情侣,去年一天下午,楼下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恰巧被小彤听到,从此他就心惊胆战。

  后来,每次路过邻居家门口,小彤都会想起这个声音,最终他忍不了了,拿起砖头砸了人家玻璃。

  这件事过后,他不得不搬到了农村亲戚家,缓了几个月才忘记这一声响。

  小彤的问题已经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无法工作、也不快乐、甚至很难走出家门。

  “阿斯伯格综合征,也称作轻型自闭症。我们常说(自闭症)重度不重。因为如果早发现、早干预,效果很好;同样,轻度不轻,那么如果是轻的也可以不轻。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干预,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呈现出(小彤)这种样子出来。”

  跟小彤会面结束后,邹教授说,“这个孩子很可惜。”

  

  “平静、稳定、规律、快乐”

  小彤已经37岁了,现在再谈治好他已经不太可能了,对他以后的生活,邹小兵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帮助他过上平静、稳定、规律、快乐,且有事可干的生活。

  第一,安排合理的生活环境。

  远离可能刺激小彤情绪的生活社区,寻找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减少他和别人发生冲突。

  比如,搬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小乡村,远离人群,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看看鸟、看看水、做点农活。

  如果小彤喜欢旅游,隔一段时间,父母可以陪他到处走走,注意行程安排不要特别紧凑,让他可以充分地放松。

  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小彤发脾气的情况就会减少。

  第二,让小彤忙起来。

  找到小彤的兴趣,结合他的兴趣,让他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小彤喜欢修手机屏,父母可以帮助他联系一个手机店,专门承接店里部分换手机屏的任务,比如,妈妈每天拿5-10个的手机到小彤住处,他换好再由妈妈送过去。

  父母还可以跟店主协商,给小彤一份微薄的收入,让他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第三,做好预案。

  对于可能的冲突,父母要充分做好预案,准备好如何向别人解释。

  比如,小彤不喜欢1988年出生的人,那么在跟他人有交集前,父母可以先跟对方提个醒,让他在小彤问起时,说一个其他年份。

  类似这些问题,父母要分轻重缓急,一一记录下来。

  第四,寻求社会帮助。

  联系社区、妇联、派出所等组织了,讲小彤可能发生的情况告诉他们,比如在什么地方,碰到什么情况或声音时会失控,失控的表现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也可以请他们协助,帮助小彤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社区是大家的,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是这些社会团体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他们不帮忙,即使小彤的父母再努力,孩子也会搞出事情。

  第五,家长调整心态。

  虽然小彤已经37岁了,但小彤爸妈过去的心态是紊乱的。现在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然后重新开始。

  此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策略,让小彤过上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

  也许一两年后,小彤的状况好转了,其他优点又会显露出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大米和小米自闭症,赞61

  不再防御,主动出击

  对这次来之不易的会面,小彤一家还有很多疑惑,邹小兵教授也一一指点迷津。

  疑惑1

  要不要让小彤再住院

  邹小兵:

  如果父母的想法是,这段时间眼不见、心不烦,想把小彤打发出去,而且医院能提供了一个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场景,那么让他住一段时间也无伤大雅。

  但是假设这个地方会给小彤造成新的伤害,比如有人绑绑定精神分裂患者的时候,他会受到更大刺激,那就不要送他去。

  小彤:

  我也被绑过,就第一次住院时。

  小彤妈:

  我担心他精神紊乱。

  邹小兵:

  他不是精神紊乱,住院不能治疗他。

  你们现在的立足点要明确,小彤在家里没有跟父母冲突,在外面不要引发别人的冲突。就像今天他坐在我面前侃侃而谈,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让他住院呢?

  从今天谈话看,他一点都没有精神分裂,但是有阵发性的情绪紊乱。阿斯伯格我们治不好,但是情绪紊乱有的时候可以靠医院来控制。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预防情绪紊乱呢?如果情绪紊乱这个问题预防掉了,阿斯伯格的状态是不需要去医院的。

  疑惑2

  小彤能不能停药

  邹小兵:

  你现在吃了这些药以后,是不是胃口特别好?

  小彤:

  我原先体重190斤,现在220斤。吃这些药以后,容易出现增重。我现在还怀疑一个问题,吃药后我心脏不舒服。

  邹小兵:

  药物可以慢慢停。比如小彤过去一个礼拜有五次以上情绪失控,改变生活后,情绪失控的频率慢慢降低了,变成一个月一两次发作甚至三个月、半年都不再发作,药就可以慢慢停了。

  小彤每一次情绪发作后,他的神经系统的负面信息就会增加,导致他的大脑神经递质等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不用药控制,他就会无端地发脾气。

  如果长时间没有负面信息,大脑的神经递质就会慢慢恢复到平常水平,药物的用处就不大了。

  疑惑3

  电击疗法有没有用

  小彤妈:

  听说有种电击疗法可以让人失忆,我们可不可以给小彤试一下,让他忘记“兜男”,问题就少了?

  邹小兵:

  治不好。那种电击疗法是把人电休克了,休克状态只是一时半会儿,让人暂时变迟钝了,但慢慢地又会回到原状。

  疑惑4

  如何避免小彤只聊同一话题

  邹小兵:

  在家里面,他聊同一个话题时,不要指责他。而是耐心地陪他聊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想方设法转到一些新的话题、新内容。或者说跟他一起看部电影,欣赏一本小说,做一些让他快乐的事情。

  在会谈结束前,邹小兵教授特意交待小彤和爸爸妈妈。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他有阿斯伯格综合征,那一定要去多了解相关知识,《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这本书一定要读。

  现在,不要再回忆过去了,给历史做个总结,然后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采写丨夏天

  编辑丨皮皮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