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08年,云南偏科少年吉剑想用0分来抨击高考制度,他后来怎样了

  原标题:2008年,云南偏科少年吉剑想用0分来抨击高考制度,他后来怎样了

  对广大学子来说,高考是人生实现华丽转身所必然要迈过的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迈得潇洒,就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进行学习,以便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等着自己去施展拳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在当今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考对学生来说是最公平的一种竞争方式,必须要珍惜,要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

  但是,就有的学生却质疑高考,甚至以实际行动去“对抗”高考。他们有的放弃高考,去打工。有的在高考试卷上书写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快意内容,期待通过交白卷,得零分引起注意。

  ▲蒋多多

  河南女孩蒋多多的名字,大家肯定听说过。2006年,她在高考时交了零分卷,虽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与同情。但是,日子不是靠注意与同情去过的,她无缘继续学习之路,只得侍弄农田。

  吉剑两次梦断高考

  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位是男生,名字叫吉剑,1989年出生于云南镇雄农家,家境贫困。吉剑人聪明,学习勤奋,数理化成绩非常好,但是英语成绩却处于一个几乎不开窍的状态,很差。

  说实话,语数外这三门主课,无论哪一门成绩拖后腿,对高考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如果想通过优势的学科来带动劣势的学科,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如果想让自己优秀,那就把各门功课都学好。

  2007年高考,吉剑因为英语成绩太差,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吉剑的父母自然对他寄予了厚望,让他复读了一年。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复读一年后,吉剑的英语成绩依然不如意,偏科非常明显。

  ▲吉剑

  2008年高考,吉剑开始给高校写信,一方面希望因为自己数理化的优秀能有学校青睐自己,向自己伸出橄榄枝。一方面在高考试卷上写满了自己的名字和考号,以及一些抨击高考制度的言论,他想用0分卷来控诉高考制度。

  吉剑高考故意交白卷考0分事件被新浪网、腾讯、搜狐等300多家媒体报道引起全国轰动。吉剑的目的看似达到了,但最后,回归平静,就像一粒石子投进了大海,没有任何涟漪。

  人生没有终南捷径

  尽管吉剑期望得“鸭蛋”,但是最后总分还是得了160多分。高考落榜后,生活还要继续,吉剑仗剑走天涯,打工路上,他首选昆明。在昆明他做最底层的工作,尝尽了人间冷暖。

  2010年初,吉剑来到浙江永康,他接连跳槽,做滑板车厂的装配工,当防盗门的打字员,最后做跑步机厂家的网络运营。

  吉剑非常善于观察,在打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给所在的公司提意见和建议,并且有的被得到了接纳。

  ▲吉剑

  吉刽用四年的坎坷经历告诉大家:

  “从自傲不凡少年无知的阶段,到暗夜泪流的迷茫痛苦,再到日益清晰的当下。”

  唯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吉剑的文集《像狗一样活着》,是他在昆明打工时的心路历程的写照。当时两年在昆明收入非常低时,他睡过大街。

  吉剑非常善于思考与总结,他除了赚生活费之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书店。他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盈自己的内心。

  学习改变命运,吉剑发挥自己文笔好的特长,他开始进行文案策划、网络营销等工作。他帮助自己服务的企业实现排名靠前,为企业带去商机。

  吉剑的笔名叫“心海时空”,他创立了“心海时空”网站,那里是吉剑“梦想踏进现实”的心灵安放之地。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了进去,他用心呵护着这方天空,这个品牌,就像是呵护一个孩子。

  ▲吉剑

  “现在我既可以自由自在地工作生活,又可以自由自在地书写我想写的思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可以完全把我的工作和文字融为一体,并出资帮助某些有缘的怀才不遇者。”

  吉剑如今定居于杭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赚了不少的钱,2015年的时候,他已经有百万家产。他名下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几处房产。原来的叛逆少年,如今已小有成就,并且娶妻生女,吉剑用努力书写了大写的精彩人生。

  因为当年吉剑的高考故意交白卷事件,后来陆续有与他有类似经历的人来与他交流,向他咨询。吉剑总是非常用心,非常小心的与对方交流。企图打开对方的心结,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人,他并不鼓励他们向当年的自己学习。

  ▲大学

  吉剑对于自己当年高考的行径,虽然口头上并没有表示过后果。但是,经历过多年的成长后,他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一条路。

  吉剑也经常反思自己当年的行为,他说冲动是魔鬼,一定三思而后行。对待高考唯有“认真”二字。因为仗剑走天涯需要知识相伴,需要能力作陪。单纯一时头脑发热,贸然出走,定会迷路,乃至下场凄惨。

  吉剑如今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他想再有四五年的时间去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去打理网站,钻研数学,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没有终南捷径,唯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高考就是给有理想的学子通向更高层次学习的最好通道。谁不认真对待高考,谁就会品尝更多生活的艰涩,甚至后悔一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