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决定职称的“好消息”,教师再也不需要埋头写论文了!
教龄决定职称的“好消息”,教师再也不需要埋头写论文了!
教师是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各个地区,教师一直是一个需求量很大的职业。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师的工资和福利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学生评职称对教师的影响很大,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不同职称的教师每月领取的额外津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初级职称的教师每月领取300元的津贴,中级职称的教师每月领取500元,高级职称的教师每月领取800元。
职称评定级别越高,说明教师的修养和教学水平越强,当然那些根本无法评上高级职称的人民教师,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教学能力弱,德育部门每年下达的职称评定名额有限,真正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尤其是贫困地区和乡村的教师,即使任职20~30年,也无法评上高级职称。
职称评定难的问题一直是教师 "头疼 "的问题。为了减轻教师队伍的负担和压力,教师界给出了一个好消息,教育部门或将降低教师职称评定的难度,教师不必再埋头写论文。
教师职业的好消息,教学经验决定了职称的高低
对教师来说,将职称评定与教学经验挂钩,意味着教师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埋头写论文、担心职称评定,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门这次提出的教师改革措施主要是根据教学经验来判断的:教龄满10年的热门教师可以从初级职称直接晋升为中级职称。教龄满20年的可以晋升为副高级职称,教龄满30年的可以直接晋升为正高级职称。
一些省份已经将江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黑龙江、河南、山东、北京等地都已实施。
基于教学经验的晋升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1、根据教学经验进行职称评定,可以增加教师群体的稳定性,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现在,以教学经验评定职称的制度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不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收入远远低于一线教师,各类教师要评上高级职称非常困难,有些教师要到退休后才能评上高级职称。
按照教学经验进行评价,可以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标准和难度,尽可能地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教师岗位上,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教学经验进行的职称评定往往会打击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按教龄评职称的方法也有同样的弊端,会大大挫伤年轻教师的积极性。按教龄评职称被认为是平等的,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公平、公正,避免了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
但是,这也导致了整个教师队伍中由于教学经验的长短而形成的懒惰心态,导致教师在毕业时不顾教学成绩和能力而获得高学历,进而使整个教师群体失去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竞争力。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无论他们是否努力工作,结果都是一样的。作为整个教师行业的主要力量,一旦青年教师失去活力,整个教育行业也会失去活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