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思维”颠倒众生 | 未来,坐拥高价资产的可能是普通职业

  原标题:“右脑思维”颠倒众生 | 未来,坐拥高价资产的可能是普通职业

  今天聊点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你的工作会不会被替代?先猜一猜,智商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占的比例是多少?

  a.50% - 60%

  b.35% - 45%

  c. 23% - 29%

  d. 15% - 20%

  答案先不公布,带着这个疑问往下读,结果可能会令你脑洞大开。

  读文章前再想一想你自己,你所掌握的谋生手段是否足够“安全”?

  ?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员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电脑是不是比我更迅速?

  ?我的产品服务是可以替代的吗?

  这道题乍看或许不太能引起你的关注,这是因为你对“外面的世界”还不够了解。请注意,本篇文章会像一剂猛药,为你注入全新思维。

  这关系到:未来,你和你的孩子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安身立命?未来社会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丹尼尔?平克,21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他的巨作《全新思维》震撼无数大脑,甚至被斯坦福大学批量采购作为毕业赠礼。

  他提出的“右脑思维”概念正是决胜未来的能力。说人话,就是培养自己和孩子这些能力很重要,任时代滚滚如洪流,我自岿然不动。

  什么是“右脑思维”?有没有“左脑思维”?

  打个比方,左脑思维本来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也就是本来决定权是掌握在左脑手中的。但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成了司机。

  左脑思维,特征是顺序性、字面性、功能性、文本性和分析性,典型职业代表是程序员(上图左边)。

  右脑思维,特征是同步性、隐语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典型代表是发明家、护理员(上图右边)。

  右脑思维是怎么抢了左脑思维的方向盘呢?

  这可能得从农业时代说起,今天就不扯远了。我们看看下图就能大致明白。

  上图可见,左脑思维的代表程序员在20世纪的信息时代确实是学校企业的高度重视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资源变得不再稀缺。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你的职业是否“安全”的问题吗?还是以程序员为例:

  通用电气印度分公司CEO在接受伦敦《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任何英语国家的工作都可以在印度完成,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象力。”

  近年来,带来最多争论或引起最大恐慌的莫过于外包业务。下图是来自孟买4个程序员,同样的工作,美国的程序员年薪高达70000美元。

  但是现在,一个25岁的孟买年轻人就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或许还做得更好,但所付薪水只需一个美国服务员的水平。

  20世纪已经证明,机器可以代替人力。而21世纪,新技术正在向人们证明,它们可以取代人类的左脑。

  医生也是注重左脑思维的职业,在美国,自动化的发展也在使他们的工作发生改变。

  比如,判断干咳还是有痰咳,T细胞标是高还是低,病人只要对着电脑屏幕回答一系列问题后,电脑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二进制逻辑运算处理,就可以得出初步鉴定结果,而无须医生参与。

  《华尔街日报》报道,注重自身健康的消费者也开始利用这一软件“评估患恶疾的风险,如心脏衰竭、冠心病以及其他常见的癌症,并在确诊后作出生死抉择,确定医疗方案”。

  这些工具让医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基础的工作由高科技完成,他们需要尽可能能体会患者的感受,其职责变成了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当然,对于疑难杂症,我们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诊断。

  智商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占比是4%-10%

  让大家久等了,开篇的测试我要公布答案了,智商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占比是4%-10%,如此之低,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你再往前翻会发现,选项里根本没有这个答案!测试设计者(心理学家戈尔曼)在“套娃”。这也是测试内容之一,他说“把自己局限在选项中,是过于左脑思维的表现”。

  据戈尔曼所言,智商可以能响一个人的职业。比如,我的智商就远远不足以使我研究天体物理学。但是在大部分领城,左脑思维能力几乎无足轻重,更重要的是右脑思维的想象力、快乐感以及灵活的社交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都是无法量化的。

  也就是智商对职业的影响仅体现在一些特殊行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拉开差距的能力大部分体现在右脑思维上。

  未来,属于那些拥有全新思维的人

  拥有全新思维的人,不仅要有逻辑力,还要有共情能力;不仅要追求财富,还要追求意义感......确切的说全新思维即右脑思维是指这六大能力:设计感、故事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这些能力其实一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素,但在进入信息时代后他们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培养右脑思维正是重塑它们的过程。

  听起来好空好宽泛,是不是感觉像废话,别着急,听我简单分析一两个能力你就能明白。

  人们为设计买单,而不是物品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购物经历,是不是颜值更高的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只有5分的需求,颜值配上文艺的广告词,比如某化妆品的广告词“你本来就很美”,又或者“水中贵族百岁山”里的唯美故事,看到这里需求值瞬间就满十分了。

  拉开一个美国家庭或欧洲家庭的橱柜,你也许会发现一个形似微笑着的小猫的启瓶器,一个冲着你大笑的吃意大利面用的勺子,或者一个长着曲棍球似的眼睛和细长腿的蔬菜刷。

  到欧洲商场去买吐司炉,你会发现很难找到那种旧式的平底炉,因为现在更多的产品都是非写实的,款式时尚独特、别具匠心、线条优美。它通常还有个让你联想不到是个小家电的广告词。

  优秀的设计给我们生活增添了乐趣、意义和美好。这也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能力。

  共情,电脑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

  这无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共情不是同情,而是与他人产生共鸣,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它在各行各业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回到前面关于”医生是左脑思维的职业”,医生如何重塑右脑思维呢?看看这个案例:

  两个在邮局工作的人患了同一种病,他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医院就医。其中一个人告诉医生说,他感觉全身隐隐作痛、不舒服,觉得自己患了炭疽,而且最近在他工作的邮局有人染上了这种病。

  随后医生打电话给公共卫生部门,部门负责人告诉他说,炭疽并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在药方里他不必开抗生素。于是,医生听从了公共卫生部门给出的建议,只给患者开了一些泰诺让他服用。几天后,该患者不幸身亡,死因正是炭疽。

  另一个人去了另一家几公里外的医院。在急诊室里,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番检查,怀疑他可能染上了肺炎。但是,这名患者告诉医生,他所在的邮局正陷入一场炭疸传染的恐慌之中。所以她又做了一次检查,但还是认为他并没有患炭疽,这使她十分困惑。但她还是给患者开了一些治疗炭疽的西普罗,以防万一。

  而且她没有让患者即刻回家,而是让他住院观察,并把情况汇报给一名炭疽研究专家。结果表明,这名邮局职员的确患了炭疽,这也说明,如果医生能理解惠者,他们的倾听、直觉和不墨守成规的态度就意味着生死之间的巨大差别。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位医生说:“我只是听取了患者的陈达。他说:‘我了解我的身体,就是有哪里不对劲。’”正是这位医生的共情力起作用,判断患者感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现在,共情力这一新观点日益为医生所接受,像上述急诊室医生那样的新一代保健专业人员将越来越受欢迎。

  未来,开宝马的可能是坐拥百万的普通人,而白领却可能在快餐店擦柜台。

  这里引用的文中的原话,或许有些许标题党,但也有它的道理所在。还记得前面说的左脑思维的六大能力吗?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普通职业是具备这些能力的?我能想到的有老师、护工等。

  当科技日益成熟,许多白领的工作确实可能被人工智能所优化或取代。那时候,标题就不再是标题党了。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所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