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津大学是底线”,家长逼迫儿子放弃报考哈工大,如今后悔不已
原标题:“天津大学是底线”,家长逼迫儿子放弃报考哈工大,如今后悔不已
学生是家长的心头肉,从小家长为学生做最周全的打算,铺一条最平坦的道路,时刻替学生牵挂。
可随着学生慢慢长大,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当这些思考和家长的决定相悖的时候,有些家长会以爱之名强行纠正,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替孩子好”的态度,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一道隔阂,时间也无法弥补。
“天津大学是底线”,家长逼迫儿子放弃报考哈工大
眼看高考将至,很多家长都在替学生物色大学,在这件事上难免发生分歧,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城市和大学,家长却想把学生留在身边,到底听谁的才对呢?先来听听这位家长的经历。
一位家长在网上求助,说自己的儿子把自己当成了陌生人,连家都不愿意回,让母子离心的起源就是高考填报志愿。
这位考生从小学习很好,当年在广东省高考全省排名5795名,考生的心仪高校是哈工大,把想法和家长说了,结果母亲死活不同意,要求他报本省的中山大学或者华南理工,天津大学是底线,说什么也不统一儿子报考哈工大。
这位家长的理由也很简单,哈工大太远了,广东学生到哈尔滨上学,身为父母舍不得,这位家长几乎是以死相逼,最后儿子极不情愿的妥协,一志愿中山大学,二志愿哈工大。
这位考生成绩优异,理所当然的被中大录取,不过被调剂到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而当年哈工大在广东排位10000多,如果是哈工大,学生完全可以选喜欢的专业。
从收到中大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儿子和家长的关系就疏远了,上大学后沟通很少了,连假期都不愿意回家,哪怕就在本省,毕业典礼也不让家长去。
这位考生后来转了专业,也读了研,如今导师还邀请他读博,前途一片光明,可和母亲的联系却很少,已经两年没回家了,这位家长如今在网上求助,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错。
以爱之名束缚学生,报考成为亲子关系的挑战
对于这位家长的控诉,评论区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很多人认同家长的选择,觉得中山大学的确比哈工大好,选中大没错,还有人对比广东和哈尔滨的发展,也觉得留在本省更有前途。
可在笔者看来,这件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中大和哈工大哪个好,还是哪个城市更发达,而是家长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强迫安排他的人生,这才是导致关系疏远的原因。
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家长的确花了很多心思,督促作用功不可没,但苦读十二年,学生更希望有自己的选择,考大学这样的事关乎学生的未来,说不准对人生都有影响作用,家长以爱为名束缚学生,强迫更改选择,这事儿放在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都是不愉快的。
这位家长能在报考环节以死相逼,强迫学生更改志愿,说明平时的教育方式就很强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大概有很多次替学生做不喜欢的决定,而报考大学只不过是许多冲突中的一个,只不过学生长大了,不愿意在忍受所以爆发了。
每年报考时节,都是亲子关系受到挑战的时候,因为志愿冲突,学生和家长闹矛盾的不少,最后看似家长赢了,实际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哪怕岁月冲刷,也不能愈合,以关系疏远为代价,家长还觉得是自己赢了吗?
报考对学生影响重大,家长可以给参考,但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人生的路也要由学生自己走下去,报考既然影响的是学生的未来,家长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事上,家长可以用过来人的眼光给学生提供参考,帮他们分析利弊,但不能强硬的插手。
此前一位父亲为了让女儿留在本省,偷偷改志愿导致学生从一本滑档到大专,这样的悲剧不是个例,家长自以为的好,其实未必是真的好,也不是学生想要的。
其实到外省读书这件事,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苦大仇深,你看外省的学生不也是好好的活着吗?就算在气候或者饮食上不适应,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经过大学的成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见闻更丰富,这不是很好吗?
很多家长都有种误区,觉得学生在哪里上大学毕业就会留在哪里,事实上很多外省读书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概率很大,家长没必要在这见识上束缚学生,读大学只有一次,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道路走下去,是家长放手的开始。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