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赌输50万,赖账被告上法庭,知名物理学家为何做这种事?

  这两天有个很有意思的新闻:知名物理学家李某和朋友胡某就A股是否跌破3000点打赌,并约定到某个时间,如果跌破3000点就付对方50万。没想到股市真的跌破3000点,胡某让李某兑现赌约,但李某迟迟不肯付钱,结果被胡某告上法庭。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究竟是什么?作为业余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市场?

  

  这事儿之所以会引发公众关注,是因为打赌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知名物理学家,擅长研究量子场论、超弦理论以及宇宙学。另一位是曾经的金融从业者。两人通过大学讲座认识,没事儿就会在微信上交流一下投资的问题,算是朋友。

  去年9月15日,两人在微信上聊起A股十月是否会跌破3000点。李某自信地认为不会,毕竟当时市场可是3100多点,一个月时间跌100多点,肯定不会。胡某认为有可能会跌破3000点,于是两人就在微信上约定了一个像模像样价值50万的赌约。

  2022年10月,A股大跌,跌破了3000点,李某也承认自己输了。但就是拖着不肯付钱。胡某直接把李某告上法庭,请求判定被告立即向原告支付人民币50万元,还要支付逾期的利息。

  

  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吐槽胡某,这人可真够奇葩的,不就是朋友之间打个赌吗?居然还当真了,还要打官司。也有不少人从法律的角度开始讨论,打赌这事儿究竟有没有法律效力,法院这次会怎么判?

  我的感受是就算你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物理学家,能够搞得懂极其复杂的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算得清楚宇宙的运行规律,也别试着去挑战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股市。

  在经典书籍《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提到,投资者会犯的七个致命错误。其中第一个就是预测市场,预测市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像李某一样觉得自己特别牛逼,有能力预测市场,还有一种是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事儿。

  

  但市场上高手这么多,总有人可以预测,市场只要找到并跟随这个人不就好了吗?可实际上市场真的可以预测吗?或者换一个更严谨的问题,真的有人可以持续正确的预测市场吗?

  因为偶尔一次预测成功,对指导投资并没有意义。任何人都能时不时预测对一两次。如果你关注过一些号称自己可以预测市场的人,把他们从有记录以来的预测全部拉出来稍微看看,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绝大部分时候的预测根本不靠谱,那为什么他们还给人一种自己很牛逼的感觉呢?

  因为他们永远只会反复强调自己预测正确的那几次,错的时候他从来不提。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做静音效应,就是人们倾向于记得最新获得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反复告诉你,我很牛逼,我这次预测对了,你很可能会忘记前面三次他都预测错误的事实。

  

  投资大师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这本书中还分析过,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成功预测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人性格本身就比较悲观,对负面消息非常敏感。他们可以成功预测金融危机,但没办法预测危机之后的复苏。

  不管是像李某一样觉得自身有能力预测市场,还是想追随一个自称可以预测市场的人,最终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都会败下阵来,被狠狠打脸。

  这次是胡某运气好,如果是胡某输了,新闻标题可能就会变成“知名物理学家神预测,准确判断A股跌破3000点,赢取50万”。说不定还真会有人相信,懂物理学有助于预测市场呢。

  不过,77岁的牛顿早就在1720年投资股票亏损2万英镑之后,在日记中写下一句话: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料人性的疯狂!

  希望大家都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早点放弃预测市场这件事儿。你可能会问,如果不预测的话,我要怎么投资呢?其实很简单,市场未来的走势无非就是涨、跌、震荡这三种。

  

  如果每种情况你都有对应的投资策略,且提前做好准备,就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就以今年前几个月的市场为例,是非常典型的震荡市场,这样的市场就特别适合网格策略。

  我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传媒等几个指数上都设置了网格来回震荡,触发网格也小赚了一些钱。同时,我也持有这些指数的长线仓位,未来如果上涨的话,就等了高估之后再分批卖出。

  如果市场下跌,我就会继续定投,用便宜的价格补偿优质的资产,即便没能力预测市场,但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做好应对,这才是正确的投资知识。

  我是小八,关注我,每天带你了解最新的财经故事,通过有趣的财经故事,提升我们对理财的认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