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宝安样板”

  凤凰山下春风拂面,带来生机勃勃气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在诉说着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宝安职校”)近40年的辉煌历程。在这片沃土上,一代代学子撒下梦想的种子,用汗水和执着浇灌,如今硕果累累花满枝头。

  从1985年建校至今38年时间,宝安职校走过了探索、内涵建设两个阶段,当前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第三阶段。今天的宝安职校专业建设扎实推进、高层次教师汇聚一堂、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这所“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正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在职业深化改革创新的历程中,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近年来,宝安职校坚持党建引领,抢抓“双区”建设发展契机,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定位,以集团化办学和高水平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现代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

  撰文:刘倩王睿颖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匹配区域经济高端产业布局,增强社会服务发展能力,宝安职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探索“中职+高职+企业”产教联合体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财经、机电、信息、商贸、艺术等5个专业部共14个专业,基本覆盖社会经济各领域。

  其中,宝安职校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4个。5个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成为教育部1+X考点,8个专业通过“中高企”产教联合体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除此之外,学校还打造国家精品课程2门、市精品课程12门。建成国家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1个,建设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1个。通过打造品牌专业,培养可持续发展技能人才,初步满足了深圳“双区”建设对多元化、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中,学校推动10个专业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办学。与39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等深圳著名企业合作建成“企业校区”8个、与财华财务等区域知名企业建设“引企入校”项目7个,校企合作研发应用技术专利7项。3个专业与高职、企业共建“中高企”产教联合体。

  学校在建设企业校区、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办学、“五年贯通培养”、“中职电大直通车”、“双元”实验及学生出国留学等方面探索,形成以“产教融合、中高一体、多元发展”为特征的立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其中,95%以上的学生可通过“三二分段”“自主招生”“3+证书高职类高考”“免试入学”“中职—电大贯通式”、国外留学等多种途径升学。

  在强势的专业学科培养下,学生的成绩硕果累累。近年来,宝安职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荣获奖项171项,其中一等奖40项、二等奖64个、三等奖67个;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有877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38项、二等奖350项、三等奖389项;建成学生创业公司6家,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1名学生荣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就业率98%以上;服装专业连续8年蝉联国赛一等奖。

  极具特色的优势专业集群,立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了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让宝安职校学子在就业、升学、晋升等方面不断创造优势,帮助他们找到追寻梦想的路径,筑梦起航。

  以四类大赛为引领

  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了一支以校领导为引领、名师为骨干、全体教师为主体的素质过硬、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队伍。

  宝安职校依托“中高企”产教联合体,构建了“名师引领、师徒结对、阶梯成长”的培养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从“新手”“合格”“骨干”到“名师”的阶梯成长,培养了一支“教学能手、企业高手、教研好手、管理助手”的“多面手”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典型案例。

  近年来,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广东省技术能手”7名、“南粤优秀教师”6名。近五年,教师累计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2年,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优质师资为学校发展和专业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建设新机制,即: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培养一批教学高手,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原则,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以企业服务为平台,培养一批技术能手;采用项目管理模式,积极发挥教师管理智慧,形成自主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局面,推动团队整体进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营造“三干三点”文化,做到会干、实干、能干,具有优点、特点、亮点,培养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除此之外,学校“引校入企”建设“企业校区”,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把“工厂”变身“实训场”,把“工匠”变身“教书匠”,为学生寻求专业技术教师“外援”。

  如会计专业引入财华公司建设“财务教学企业”,学校提供670平方米实训场所、224个工位的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则带来最新的软件技术以及真实的账务资源和常驻员工25名,学生拜员工为师傅,每年接收100多名学生在校内高质量完成实习。计算机专业整体引进“深圳市校影有限公司”,在校内扎实开展“产、学、研、训”,逐步实现工作室企业化管理;汽车专业与怡丰汽修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校内汽车维修服务店,面向社会开展汽车维护保养服务;实现产教融合零距离接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以五类改革为突破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宝安职校先行先试,勇于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新路子,构建“一体两翼四平台”产教融合新模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员工职业培训服务、传统技艺传承及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发展,助力一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在此基础上,宝安职校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在“三全育人”、劳动教育、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等方面积极开拓进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每周选派学生参加国旗下演讲,弘扬正能量;改进使用“云校通”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形成“三全育人”齐抓共管新格局;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开设七门劳动教育课程,重点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五育并举促发展,立德树人铸匠才,近三年共计15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2名学生荣获宝安区“五四”青年奖章,校团干在志愿服务、创客创业、社团文化等各领域屡获佳绩;宝安职校入选“广东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学校积极参与教育部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个试点已覆盖学校全部专业。如在数控、计算机等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成“1+X”证书省级管理中心,并与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华南区首届职业院校数控“1+X”证书现场说明会和师资培训班。

  另外,学校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作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中职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近年来,宝安职校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效果显著。细究其改革之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当前,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宝安职校紧跟市场需求,着力优化培育模式,持续优化体系设置,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蓄水蓄力”,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