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考上北大奖20万,读书有用不能靠刷分证明,要为自己读书!
“考霸”现象其实是“清北崇拜”的畸形附属物。
这些年来,全社会弥漫着的“清北崇拜”现象非常严重,这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不少地方都有重奖考上北大清华学生的政策,并把有多少学生考进北大清华作为地方和学校最重要的办学政绩。
这些学校或企业的动机我们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是在变相鼓励高分考生复读。就像早年的广西“高考疯子”吴善柳一样,复读8次考上9所重点大学,不但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自己生命的浪费,更是对广西学子持续的伤害!
再比如说,贵州学子陈印,第一次考上北京大学护理系,高中母校织金育才学校奖励10万元。因为专业不理想,陈印退学再考,回到高中母校复读。第二年,再次被北大护理系录取,也再次选择放弃就读。因为他联系了新的学校复读,母校承诺的10万奖金迟迟未兑现,这让陈印寒心不已。
在媒体的介入下,陈印最终收到了10万奖金,但他的选择引发了不少的争议。据陈印介绍,第二次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虽然很高,但对于考取北大来说,并不是很有竞争力。他本打算降低第一志愿的要求,填取其他学校的心仪专业。但经不住校长的再三恳求,答应继续填写北大护理系,自己则换个学校继续复读。
虽然陈印说自己的选择多半是出于师生之情,但若没有这10万元的奖金承诺,估计他也不会贸然答应校长的请求。情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利”的考量不可或缺。因为10万元,就放弃就读北大或其他名校的机会,多付出一年的青春继续苦学,这笔交易真的划算吗?
其实,陈印就是一个另类的“考霸”现象,在重奖的刺激下,一些地方的高分状元、考生多次考取清华北大,然后弃读再考。这样的行为,于公于私,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通过陈印两次考上北大奖20万的事件,我们得到感悟:读书有用不能靠刷分证明,要为自己读书!
在如今这个社会上,有“考霸”肆意妄为,以考清华北大牟利,也有“学渣”等不爱读书的孩子,父母正良言相劝!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为劝孩子回去读书,想尽办法,结果却不尽人意。
但孩子可能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只觉读书苦想半途而废,面对父母纯粹的“为你好”,也当做不堪的逼迫。
有人说,当前社会中学历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想说:“学历不代表能力,却是你人生的入场券!”
网上曾经流传过腾讯的马化腾、京东的刘强东、小米的雷军、今日头条的张一鸣等人在乌镇聚餐的照片。有人在照片上标注了他们的身家和学历,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互联网圈顶级的大佬,无一不是精英学霸。
顿时有许多人调侃:原来自己挤不上这张餐桌,不是钱不够,不是颜不够,而是少了一张名校的毕业证书。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科生总人数不超过5800万,在14亿人口中占比仅4.43%。
换句话说,如果你拥有本科学历,你就碾压了95%的中国人!
不要小看这张文凭,它虽然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却是你人生的入场券。
而中国还有句俗语叫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虽然有点太过于极端,但在普通人眼中,读书就是一生最好的出路。
读书改变命运,不只是让人走出贫穷,更是在眼前打开更广阔的天地,让思维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但有很多家长依旧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不知道怎么劝说他要努力读书;更有许多孩子整日迷茫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那么我推荐所有家长让孩子看看《孩子,为你自己读书》这本书。
书中不是枯燥无聊的文字,而是结合了真实案例教导孩子如何读书,明确读书的目的,了解读书的真谛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指导。
其中有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加上深刻、易懂的道理,能够让孩子明白如何自动自发地学习。此外,本书从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重要性入手,全方位地对读书和学习进行解释,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中读书,最终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这真实的事例,让读者感同身受,对渐渐暗淡的读书生活又带来新的希望。
不仅如此,《孩子,为你自己读书》套装同步上线,最适合那些自觉读书,成绩却依旧提不上去的学生。
这套书来自不同的北大学子和清华学子对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全书有三大部分,分为青春篇、奋斗篇、技巧篇,帮助孩子高效提高学习。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赚钱,但是更是为了美好的未来。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有选择的机会。而读书的目的,就是将来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
现优惠价,《孩子,为你自己读书》仅69元,四册套装仅需198元,仅需一顿饭钱就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非被选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