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平方千米的海外飞地,为什么是支撑法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据点?
1941年1月22日,丘吉尔和戴高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们争吵的原因,就是为了一块远在千里之外的巴掌大的小岛。
此时的战争正处于危急的关头,正是全欧洲需要团结一致抵抗法西斯的时候,而英法两国的领导人还在为这样一件“小事”争论。
这块小岛和英国没有任何关系,对法国来说,这里也不重要,可戴高乐还是为了
这里,激怒了丘吉尔、得罪了罗斯福。
但事后证明,戴高乐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位于距离加拿大纽芬兰海岸13海里的地方。这里的总面积加起来不过242平方千米,人口只有6000左右。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法国在北美洲东北部唯一的海外领土。
几百年过去了,法国人依然不愿意放弃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什么重要的资源吗?
并不是,这里唯一的优点,就是距离纽芬兰大渔场很近,而鱼,是支撑近代早期欧洲人冒着生命危险航海探险的一个主要动因。
早期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虽然不能称之为“不毛之地”,但是也足够荒凉和贫瘠,连印第安人都不愿意在此停留。
法国的渔民们在纽芬兰渔场捕捞足够的鱼之后,在这里进行腌制、晾晒,然后在海水结冰之前返航,将满船的鳕鱼干运送到法国市场。
时间长了,这里就成为了法国渔民固定的渔船补给、鱼获加工的地方。
这里也由起初的13名渔民和4名居民逐渐发展,小教堂、哨所等等建筑物开始陆续被修建。
17世纪末,英法在北美东北部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当然,原因还是为了——抢鱼。
最终法国战败,这里被划分到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不过,当时还拥有广阔殖民地的法国,对这一点点地区的丧失并没有太过在意,而得到这里的英国,也没有太过欣喜。
因为,这里对当时的英法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太过重要的价值。
半个世纪以后,随着北美政治格局的变化,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都全部让给了英国。
而为了安慰法国,英国把这一块不值钱的地方,重新还给了法国。
但对于此时的法国来说,这里的价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法国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渔业培养优秀的海员,充实海军队伍。
更重要的是,在被迫退出了北美大陆以后,这里成为了法国唯一能够在北美洲施展影响力的地方。
后来的两百多年,随着英法的激烈争霸,这里也被频繁易主,一直到19世纪,这里才被法国牢牢掌握在手里。
法国在这里加大了经营控制,银行、邮局、报社等等都被修建起来。完善的基础设施成为了法国日后宣誓主权的重要依据。
而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四百年的法国人,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法兰西文化早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岛上民众的心中。
和平安定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20世纪以后,法国饱尝了国土沦陷的悲痛。
自顾不暇的法国,已经没有能力去掌控海外殖民地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再一次陷入了国际争端中。
戴高乐的坚持
1940年6月,法国本土在和德军的抵抗中全面投降。
在贝当政府投降以后,戴高乐却依然不放弃,他决定带领着自由法国的人们重新踏上挽救法兰西的道路。
1940年9月,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上的很多居民,都要求要脱离维希法国,归附自由法国。
戴高乐自然是十分高兴的,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岛上,还有一个功率强大的无线电台,可以向追踪德国潜艇的船只和海面袭击发送气象和秘密信号。
这些岛屿上并没有维希驻军,想要解放这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戴高乐认为,作为同盟国的成员,此事还是要得到英国和美国的默许。
有人主动提出参战,英国自然很快就同意了,但是美国却迟迟不愿意戴高乐争取该岛。
当时的美国为了不将战火西引,一直奉行的是中立主义外交。同时,美国还承认了维希政府,对自由法国十分排斥。
尽管戴高乐对于美国的行为十分不快,但是为了联合美国一起参战,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和美国商量,希望美国能够支持自由法国。
看见美国不同意,英国也“怂”了。
相比于自由法国,英国更不愿意得罪美国,因此英国要求戴高乐,如果没有美国的同意,不能对该群岛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罗斯福已经向贝当做了承诺,绝对不同意戴高乐解放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就在此时,加拿大还要过来插一脚。加拿大表示要监管岛上无线电台的行动,美国无视戴高乐的要求,却表示支持加拿大。
戴高乐彻底愤怒了,本着不希望盟国关系的破裂的原则,他对美国一忍再忍,没想到美国却完全无视自由法国的退让。
如今美国的做法已经损害了法国的主权,如果自由法国再退让下去,那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号称要解放法兰西。
于是,12月24日,自由法国直接出兵占领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第二天,全民公投,岛上98%的选民都选择了自由法国。
尽管美国看不上这巴掌大的小岛,但是,这件事直接损害了美国和贝当政府的关系,这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提出,要让加拿大政府采取措施,赶走岛上的自由法国士兵。
罗斯福还对丘吉尔施加压力,要他派人赶走岛上的自由法国人。
1月22日,丘吉尔请来戴高乐一起商量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的事情。
经过激烈的争吵后,戴高乐妥协了,他同意了丘吉尔的办法,由英美加三国一起发布公告,名义上将这些岛屿交给美国和加拿大管理,但是实际控制权归自由法国。
不过最后这个公告并没有公布,因此自由法国最终保全了这些岛屿的主权。且随着战争态势的不断恶化,也没有盟国有心思再来打这个小岛的主意了。
但是这件事情,却让美国政府失去了对戴高乐的信任,戴高乐利用美国来抗衡英国影响的外交战略构想也化为了泡影。
这样看来,戴高乐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多年以后,法国人才意识到,戴高乐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当今群岛的战略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事情早已经成为历史,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也先后承认了法国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的控制权。
和平降临以后,这座小岛也开始走上了继续发展之路。
这个小岛被北美洲包围了五百多年,但是依然保有着浓厚的法国色彩,在整个纽芬兰地区,都独树一帜。
整个小岛上,到处飘扬的,是象征当地的旗帜;岛上教堂上镶嵌的彩绘玻璃,是1967年戴高乐造访时,送给这里的礼物;岛上还有一座红白两色灯塔,为各地而来的船只指引进港的航向。
这里的居民还依然保持着欧洲大陆的传统文化。
每年8月中旬,他们都会举行巴斯克节;平时闲暇,他们会打巴斯克回力球,并且和法国本土的球队切磋技艺;圣皮埃尔的餐厅里,供应的是传统的法式和巴斯克式餐食。
就是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特征,让这里的居民在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还能够依靠旅游业来发展经济。
加拿大和美国的游客们,无须越洋就能感受到别样的法国风情。
对于法国来说,这些岛屿的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42平方千米,但是法国却因此在北美海域获得了3617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蕴藏着十分可观的海洋经济利益。
最重要的是,这些群岛,成为了法国“在北美打开的一扇窗”。
因为这片领土的存在,法国有了理由名正言顺地参与到北美洲的事务中,在北美继续施加影响力,继而重新构建其全球战略。
这些岛屿还是法国构建的跨大西洋和全球性网络的重要支点。
当年欧盟研制并建立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土。
圣皮埃尔就成为了该系统在北美地区唯一可以建立传感器的地区。由此可见该地对法国甚至是欧盟的地缘战略价值。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当年戴高乐的坚持,真的是很有先见之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