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70 封 Cold Email,非典型 NYU 学长 6 个月上岸 Wel
本文作者 Evan(化名,隐私保护),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非商科,不卷学业,对读研无感,对求职不急,直到大二结束才准备投行 IB。
" 像我这样一个非典型的 NYU 学生,也在 2023 开年,收获了属于我的喜讯。"
熬过了黑暗的 2022 年
上岸 Wells Fargo 富国银行
01
一天 10 节课,纯纯小白勇闯投行 IBD
哈喽大家好我是 Evan,我是大二结束才准备要求职的,大家别轻易学,这样在 NYU 大概是要被开除学籍的(bushi)。
主要是我在 CAS 读 Econ,minor data science,平时学习氛围非常卷,但求职真的不是很卷。
所以能在半年时间内突击进 Wells Fargo 还是非常幸运。Wells Fargo 富国银行创立于 1852 年,曾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
大一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了之后,我对 tech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大二选择了双修 data science。
01
投行和 Data 一起申,一天极限 10 节课
还记得是大二结束的 5 月,有一天没事干刷刷公众号,我发现投行还挺有意思的,又看见很多同龄人拿到了 Goldman、JPMorgan 的 offer。我就研究了一下投行到底是干嘛的,买方卖方是干嘛的,但一边在网上搜资料,一边又感觉很迷茫。
于是通过朋友介绍,我报名了 WST。起初我是投行和 data 一起学的,每天要上 10 节课,behavioral 加上 technical,一整个豪华全家桶。
02
一天 50-70 封 cold emails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发 networking emails,大概每天能发 50-70 封。每天我还会约一两个 phone call,因为我当时实习在 HK 有时差,phone call 都是在晚上十一二点打的。
去年五六月,美国基本上 BB(九大投行)和 EB(精品投行)都招完了,只剩 Middle Markets 这种中型投行了。
所以说想冲投行 2024 的学弟学妹们,现在就已经要速速投递起来了,千万不要像我一样错失很多机会。WST 也整理好了投行 2024 年已开的岗位链接,想领的同学联系下方小助手发送【2024】就可以领取了。
再说回我的准备过程,当时我是一边学一边 network 一边投申请,也做了很多的 HireVue 和 VI,6 月底收到了我的第一个 interview,是一家 base 西雅图的中型投行,也就是这个时间点,我舍弃了 data 行业,开始专注 IBD。
从那以后,收到的面试也慢慢地越来越多,我也感到离梦想越来越近。
02
五轮面试,上岸大型投行 Wells Fargo
6-8 月份我基本都在面试,尤其到后期,HK 投行的面试更多了,我面了 UBS,Citi,Morgan Stanley 和 Wells Fargo。
如果要量化一下的话,我去年拿到了20+ first round,10+ second round,3 third round,5 final round。以下是我的不完全记录 ~
印象最深是 Citi
Citi 的一面是 10 月左右,后面 final round 是 11 月初,Wells Fargo 的一二面在九十月份,第三轮在 11 月初,第四第五轮面试在 12 月。
其实整个申请季走下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Citi 的 final round 了,整体来看我也觉得 Citi 是最特别的,因为第一轮它是群面,第二轮是 case study 加一个 30 mins 的 behavioral,而且是跟 MD 进行的。
这个 case study 挺难的,会给你好多份文件,以及 30-40mins 时间准备,要自己讲 10 分钟,等你讲完面试官就会开始问问题。
上岸 Wells Fargo 流程
我面 Wells Fargo 的流程安排是这样的:
Five rounds of interviews: APAC vp of recruiting -> underwriting team lead -> vp -> associate and vp -> head of department.
其中除了第二轮和第四轮有问 technical以外,其余就都是 behavioral question 了。个人感觉最难的是第二轮,整体气氛比较严肃,持续了半小时。
Wells Fargo 没有问我常规典型的 Tell a time when you XXX. 而是问我你为什么喜欢做投行,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宏观经济状况?
而且问完美国经济状况,又问我中国香港经济状况,然后还问我为什么他要特别考我这两个地区。
03
WST 创始人 Jerry 帮我 mock!
在拿到 Wells Fargo 面试后,Jerry 这边也帮我做了 mock interview。
一小时的时间,带给我的帮助和收获特别多,请 Jerry 帮我 mock 是正确的,中肯的,一针见血的…
因为之前基本的 technical 我还是都回答得出的,但是在这次 mock 之中,Jerry 稍微把题目这里变一变,那里改一改,我就有点哽住了。所以后来我就专门往这个方向练习提升啦 ~
03
非 Stern 的心态差异,US 和 HK 投行的风格不同
由于我是属于 NYU 非 Stern 同学进投行的案例,我也想从这个方面说说我一路的感受。
非 Stern 也要摆平心态
首先学习方面,我的个人体会是,Stern 同学都会参加很多社团活动,而 CAS 读 Econ 专业的同学就不会参加很多社团。Stern 同学都会自发地去花很多时间找工作,而 CAS 会花更多时间去自习。
之前有时候我会去 Stern 那里自习,参加一些 info session,也能直接感觉到 Stern 是很卷的。
但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想去申研的,并没有急着求职做 recruiting,所以在报名 WST 之前我等于是 " 孤军奋战 " 投行的一种状态。
如果屏幕前也有 NYU 非 Stern 的学弟学妹也不用担心,我发现在香港求职 IB 会顺很多,只要是 NYU 的就都算 target school,但在美国的话就是 Stern 同学更占优势了。
美国 VS 中国香港投行面试的不同感受
比如说 networking 方面,我一直在坚持做 networking,有些同学可能觉得香港不太需要 networking,确实,如果你单纯发发 email 的话,他们 99% 情况不会回复。
但我另辟蹊径,通过参加一个 Morgan Stanley 的 info session,进去 reach out 了一个里面的 VP,问了他很多问题,之后又去了他的 break out room。
结束后,我又给他发了 email,并约了一个 phone call,后来他也 refer 我了,因为我收到了 Morgan Stanley HK 直接发来的面试邀请。
相反在美国的话,虽然很多人愿意跟你聊,而且他们都说我可以帮你去如何如何、我会帮你去 follow up,结果却不太会再理你。或者他们只是说 okok,事实上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把我的 resume 给 HR。
我 networking 的时候还发现 NYU 的 alumni 不怎么回复 networking email,反而是别的学校回的比较多,或许是 NYU 有太多人发 cold email 了。
说完 networking 来说说面试的差异。
美国面试比较像聊天,而中国香港是很系统化地面试,就直接一上来,我就要开始回答问题了,面试官不太会掺杂他们的 emotion,对每个面试的都是很去问一套问题。
香港有时候面试需要用普通话,会粤语的话其实也完全没有优势,因为根本不会 cue 到。
感恩 WST 导师们相助
去年 5 月,我的 technical 和 behavioral 基本就是 0,但 WST 的视频课都很有帮助,再辅以行业导师的 mock interview 一起冲刺,效果拔群。除了 Jerry 那次以外,还有 Macquarie 在职导师,和 HK Citi 的导师。
Strategist 的鼓励和有效的 mock 帮我度过焦虑期
最后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资料可以看越多越好,我当时是读了大量的 Wall Street Journal 和 CNBC,再加上 WST 对我的规划辅导,顺利收到了 Wells Fargo 的 offer。
面试的话,自己在那里背没什么用,我认为尽量还是要多 mock 一点或者说多 apply 一点。也不一定要是投行,甚至可以去投比如说 commercial banking,private bank,consulting 也可以,主要是去磨炼一下 interview skills,对后续面试会很有帮助。
----------- 投稿人:Evan(化名,保护隐私)-----------
不经过正规化和魔鬼式的训练,何谈年薪百万?
备战 2024 求职季
作为求职咨询行业先驱
WST 职业教育进入第十个年头!
WST 创始人受邀参加 CCTV 节目,对话央视一姐朱迅~
声明:所有学员斩获的高薪岗位实习 / 全职 offer,均是通过 WST 的求职项目达到自身实力过硬,符合公司录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请所获得。
▼点击这里,更多求职资讯尽在 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