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生:千里之行只为“新”;陈晓:在行走中遇见美好

  原标题:杨贵生:千里之行只为“新”;陈晓:在行走中遇见美好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千里之行只为“新”

  作者|杨贵生

  山西省临猗县教研室

  奔着“千里共弦歌”的梦想,我们一行人奔赴江苏徐州新教育实验区,参加了叙事展示、课题答辩,聆听了专家讲座,考察了新教育学校,感受到了徐州新教育实验行动带来的冲击,享受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千里之行只为“新”,徐州新教育创新务实的做法,为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可谓一次充实的学习历程。

  行动目标与路径选择——让新教育成为徐州教育的一张名片

  一、教师叙事感动于生命在场。

  徐州市聚集了各县市38位优秀教师,他们更多地是围绕完美教室缔造、共读共写、微课程研发等项目实践,展示了教师的新教育行动策略和实效,更贴近于教师生活。尤其是他们叙事的故事性更强,把一件小事细致的表述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事情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描述,达到生命在场的育人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推广,以改变“粗线条的”叙事之风。

  二、课题答辩感动于行动的举措与落实。

  以课题带动新教育实验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徐州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以课题为引领的研究团队,深化新教育行动项目的举措与落实。50个课题研究项目,均站在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目标上,审视和选择上他们的行动研究内容和策略,并有3—5年后的成效,项目研究有精准的长远规划。这是我们的短板与空白,急需要做起来,建立项目课题研究团队,以此改变我们“仅注重眼前,忽视前瞻性”的发展势态,构建项目行动长远发展格局,也为落实项目深化定格定局。

  三、学校考察感动于校长的引领带动。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面行动的旗帜。深入徐州、新沂两市几所学校考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校长的引领带动作用,他们的校长都是有思想、研究型的校长,特别是芳草地小学的校长李荣宜规划了学校“葫芦课程”“薰衣草课程”,学校的期刊等事宜,都是李校长亲自规划,自己率先开始做起来,在实践中培训教师,校长一两次引领后,放给教师们做起来,这种引领带动作用让教师的研究实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卓有成效。徐州新教育学校的张校长、陈校长主动要求把活动办在自己的学校,把专家引进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针对我们目前的“布置任务型”校长,我们的校长考评机制有待改进,改变要从每位校长做起。

  李宏伟:用“幸福完整”诠释教育真谛——山西临猗厚植新教育理念,力推区域新教育实验改革

  陆迎国:向着幸福完整更深处漫溯

  在行走中遇见美好

  作者|陈 晓

  山西省临猗县教研室

  翻山越岭只为一次遇见,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趁着春风的暖意,润着春雨的新意,有幸和张武刚副局长、杨贵生主任一同开启徐州之行。

  四天时间,学习行程紧锣密鼓。聆听38位教师的生命叙事,沉浸于他们的成长幸福;倾听50所学校的项目行动申报,感慨于他们的深度思考和专题研究;走进5所学校实地考察,惊叹于校长的专业素养和追求卓越的人格魅力。此刻,也许只有“不虚此行”这几个字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汹涌澎湃。

  01.

  行动,是一切美好的开始。舞台上一位位叙事老师深情款款地述说着自己在理想课堂、完美教室、卓越口才等行动上的自我探寻,那份自信源于他们心中的底气,源于他们对职业的认同与执着追求。

  也许是因为今年徐州将承办新教育的年会,叙事中好几位老师提及到了“培养卓越口才”,他们真是做到了先行先试,并卓有成效。从敢说能说,到善说会说;从以读厚说,到以听学说;从以演练说,到以写促说;科学的引导与循序渐进的实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方法。

  “缔造完美教室”也在老师们的叙事中高频出现,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班本课程的精心研发、师生的共同成长都如数家珍。回头想想今年我们的叙事,从初赛遴选到最后的汇报展示,谈及“完美教室缔造”的老师寥寥无几,这说明“缔造完美教室”没有引起我们老师的足够重视。教室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品质提升的关键,今后完美教室的缔造也将成为我们新教育实验与年度生命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性是新教育生命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师们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中反思自我,开启研究,见证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与蜕变,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充盈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这种在故事中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身边小问题中引发项目研究的大做法也是我们学习的要点,既有趣又有料,既走新又走心!

  王广阔:生命叙事,让教育生活幸福完整

  02. 向内深化 向外扩容

  50所中小学,50个项目行动申报,50位校长逐一承诺,再加上新教育研究院专家的一一点评,个个把脉,这场景与我而言堪称一场高端的学术盛会。这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教育十大行动,有富有特色创意的儿童诗课题研究,还有融古今、置其境的经典儿童剧课程开发等,其项目内容的丰富多彩、展现形式的多元互动、匠心筑初心的教育情怀,无不令人叹服。

  此行对新教育认知的提升,有一大半来自于专家团队高屋建瓴的指导和一针见血的点评。

  (一)学会聚焦,小切口,大文章。项目申报中的几个小课题研究,都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赞誉,如节气课程、儿童剧课程、共读共写课程,因为着眼点的聚焦,目标会更明确,行动路径会更清晰,研究也会更有深度和高度。

  (二)善于借鉴,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每一个项目陈述完毕,陈东强院长总会结合具体内容,为学校推荐在此项目研究方面已经做得很出彩的优秀学校,并推荐几本新教育的专业书籍或几篇年度报告,以供学校借鉴学习。数字化时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无限的便捷,只要愿学,资源处处皆是,我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前行,去登高望远,去求新突破。

  (三)面向全体,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的“小确幸”。无论哪项行动,目标都要明确,我们不是只培养少数有天分的部分孩子,而是要立足课堂,借助课程,科学评价,立己达人,一天天,一年年,让一批批孩子的今天优于昨天。

  (四)持续深耕,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三年的不断探索,对于新教育实验的认知与实践,我们大多数学校都有了自己的行动路径,如何继续深耕,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要在“1+1+N”项目的选择上做到优化,研究团队人员的确定上做到精良,目标、路径、评价的制定上做到精准,以项目研究助推新教育实验向幸福完整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当然持之以恒地去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石启红:秉持“加减”之道 朝向幸福完整

  03. 一个好校长 一所好学校

  实地考察学习的几所学校,每个校长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谈及校园的文化建设,他们有理有据;说到学校的课程研发,他们率先垂范,领着、推着、带着老师一步步前行,薰衣草课程、葫芦课程、幼小衔接课程……做得都是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校长眼中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真真切切感染着每一个人。只有这般专业型的校长才能办出内涵发展的好学校!从事务型转向专业型,我们迫在眉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破思维壁垒,寻找破局良方,期待下一次思想与实践的电石火光般的研讨之旅!

  新教育实验在临猗——?????

  张武刚:以“新”得力,向美而歌——行动,临猗新教育的幸福表达

  陈岱霞:坚信种子的力量;樊晨丹:相约新教育,放飞幸福梦

  郝新娜:拥抱新教育,共享心幸福——守望,让生命绽放光彩,让陪伴充满智慧!

  张明霞:戏剧教育进课堂,奏响人生幸福曲

  赵亮:新教育路上踏歌前行

  张英霞:为了一场双向奔赴的约会

  闫萌:一场幸福的遇见;卫芬艳:生命中的一束光;刘洋:蒲公英的约定

  陈靓:最美丽的邂逅;李曼:跨上幸福的新教育列车;王临青: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集锦|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营造书香校园|美文案例集锦——阅读改变人生,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教师生命成长与专业发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特别推荐: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法学习资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