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残酷!清理编外人员、精简公务员,或许也无法拯救地方财政
我国现如今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之前很多人都认为编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铁饭碗,只要是可以成功考上编制,自己后半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现在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编制人员的铁饭碗越来越不稳定,体制内人员也因此感到惶恐不安。
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正在不断清理编外人员,精简公务员的数量,企图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挽救国家和地方财政,其实这样的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地方财政也不会因此而被拯救。
在二〇二二年时,有消息称国家要重新调整公务员的薪资。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政策,完全是因为公务员的薪资太高,普通打工人为此表示极度不满。但是真实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公务员薪资普遍偏高的是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公务员的薪资并没有特别突出。
但是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准备降低公务员的薪资,显而易见,这次的精简和减薪并不单单是因为民众不满。
或许在不久之后,教师编制还会被取消,毕竟两会时,国家就已经公布全新方案,要精简百分之五的公务员。不少人解释这是因为机构合并的必然选择,而且精简的只是工作岗位,并不是人员数量。事实证明,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
最开始进行人员清理的还是哈尔滨,但是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响应。显而易见,人员数量删减已经是大众所归。很多编制内人员也感到非常惶恐,由于编制外人员数量不断降低,编制内员工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调整。虽然编制内员工感到非常不满,但人员变更并不会消失,毕竟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状况并不如之前,疫情给我国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只不过比欧美国家要少一些,并不是一点都没有。
地方财政实力肯定也是大不如前,所以说地方财政根本就没有能力一次性的养这么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人员数量进行重新删减。哈尔滨之所以会打响删减编外人员的第一枪,完全是因为哈尔滨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收入只有两百六十二点二亿元,但是支出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四十五点五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不能降低编制人员的工资支出,政府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之后很多省份采取了同样的政策,贵州甚至公开表示,政府现如今的财政压力非常大。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本身的能力,根本不能偿还这些高额债务,换而言之,地方政府希望国家能够出手帮助,否则他们只能宣告破产了。而且很多地区公开的债务只是显性债务,肯定还有很多的隐性债务。
既然地方性的负债如此严重,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削减支出,而清理编制内员工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决办法。这只是从表面看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但是实际情况肯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还是以贵州一个县城作为例子,独山县每年的财政收入甚至还不到十亿元人民币,但是他们已经欠下了四百多亿的负债。这也同样意味着,即便所有编制内外人员不吃不喝不领工资,也需要四十年时间才能彻底偿还清楚。
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独山县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也不至于要欠下这么多债务啊。如果这些钱需要国家出手相助的话,那么其他地方性债务,是不是也要依赖国家出手?
我国现如今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帮助这么多省份渡过危机。而且独山县虽然欠下了这么多债务,但是民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即便是将这笔钱全部发放给民众,也不至于到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吧。显而易见,他们可能没有使用这些钱来发展本地经济状况,否则不会依旧如此贫困。
地方精简编制内外员工数量,只不过是为了降低财政支出,以此来缓解经济压力。但是有些地区欠下的负债实在太严重了,通过精简人员根本得不到解决,毕竟编制内员工的数量有限,能够精简的数量更是有限。跟政府欠下的债务比起来,政府能够通过精简人员而降低的支出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