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永不过时!让学生在熏陶和行动中健康成长
4月6日上午
在《雷锋》杂志社举办的
“用雷锋精神涵养新时代雷锋少年”座谈会上
三门峡市教育局的相关人员
应邀代表全国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就《学雷锋中小学读本》编撰体系建构
提出意见建议
受到与会专家的普遍好评
一场全国性的会议
何以邀请一家地市教育局代表参会
这要从三门峡市的“雷锋学校”创建工作说起
↓↓↓
三门峡:以“雷锋学校”创建深化德育内涵
由点到面,引导孩子树立“真善美”榜样
青少年学生是极具可塑性、极易受外界影响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这一阶段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工作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先导性意义的头等大事,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首要问题。
2019年春,三门峡市把“雷锋学校”创建活动作为举旗帜、聚人心、强信心、筑同心的重要举措,作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作为拓展新时代育人渠道、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来实施,大力倡导中小学生见贤思齐、崇真向上、趋美臻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榜样永不过时。60年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经岁月洗礼仍旧散发出强大的感召力,成为塑造国人行为取向和价值取向的‘红色原点’。作为学校,究竟引导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我们组织开展‘雷锋学校’创建活动,简单讲,就是引导师生通过学习雷锋做好人,引导教师教好书、学生学好习、家长当好家长。”谈及“雷锋学校”的创建动因,三门峡市教育局副局长雷建卢开宗明义。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德育品牌建设是立德树人任务在学校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是学校形成价值导向、示范引领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策略。三门峡市教育局科学组织申报学校查短板、补弱项、增内涵、提水平,努力使创建过程成为师生相互砥砺、共同进步成长的过程,成为学校深化德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过程,成为家校和谐互动、社区协调联动的过程,让“雷锋学校”创建活动成为区域德育的鲜亮名片。
三门峡市教育局继2019年6月联合三门峡市委宣传部、《雷锋》杂志社在全市命名表彰3所首批“雷锋学校”后,今年3月初,又在全市命名表彰了11所“雷锋学校”,实现了创建活动6个行政县域全覆盖,呈现出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的工作趋势。
以小见大,让优秀冠以“雷锋式”之名
3月30日,灵宝市城关镇解放小学(以下简称“解放小学”)对在“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楷模”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学雷锋优秀班级”“雷锋式好教师”“雷锋式好学生”“雷锋式优秀宿舍”进行了表彰,用以激励小学生知行合一,积极践行雷锋精神。
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春,解放小学将“雷锋学校”创建工作作为德育工作重要抓手,通过读写课程、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校特色项目、“少先队争章”活动的结合,通过“知(晓)、行(动)、寻(找)、表(彰)”四步,引领师生走近雷锋、践行雷锋、争做雷锋。
其中,“知”,意在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解放小学通过参观雷锋展室、观看雷锋影片、传唱雷锋歌曲、阅读雷锋书籍、师生竞写《雷锋日记》等活动,引导学生争当读书星、才艺星。
“行”,意在雷锋精神处处可为。解放小学开展爱心献校园活动,让学生立足校园做好人好事,净化、美化校园,引导其争当劳动星、团结星;爱心献家庭,就是倡导与父母亲子共读雷锋书籍,积极做家务体会父母辛苦,感恩父母的爱,引导学生争当劳动星、小主人星;爱心献社会,即开展“爱我金城,志愿先行”活动,捡拾绿化带内垃圾、清扫路面杂物、摆放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争当劳动星、奉献星、环保星、团结星。
“寻”,意在发现身边典型。解放小学面向全体师生,组织开展“雷锋在身边”影像征集令、“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主题宣讲比赛,引导学生争当才艺星、慧眼星。
“表”,意在表彰优秀事迹。解放小学对具有雷锋精神的事迹进行评选,之后,对获奖事迹进行宣传,并对相关学生颁发奖牌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该校还立足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从健康、向上、尚美、乐学四个维度设计,编写了《传承雷锋精神,争做优秀队员》校本读本,形成了涵盖低、中、高三个学段,覆盖不同节点的活动序列,包含“雷锋日记”“身边的小雷锋”“名家名言”“主题故事”“实践活动”等,在“我的收获”一栏还可写下所思所得。课程每周一节,由班主任任教,德育处考核。学校为每个学生印制《雷锋日记硬笔字帖》,通过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引导其在读写中体悟雷锋精神。
评价方面,该校依托《传承雷锋精神习惯养成成长手册》,每周通过自评、师评、小组评的方式,共评出17名班级“学雷锋之星”,每周一升旗仪式为其颁发黄色奖牌。获4枚黄色之星者,可兑换1枚红色奖牌;获4枚红色奖牌者,可兑换1枚蓝色奖牌;获4枚蓝色奖牌者,在全校大会上颁发“雷锋式好少年”水晶奖牌。
解放小学上述做法只是三门峡市中小学“雷锋学校”创建工作中一个相对典型的缩影。经跟踪指导、实地查看,今年3月,该校与其他10所学校一起,成为该市第二批被授予“雷锋学校”牌匾的学校。
深度实践,夯实“全天候”思想政治之基
中小学德育工作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如果说思政课是一门信仰课,那么“大思政课”更是兼具理论和实践的信仰课。三门峡市以“雷锋学校”创建活动引导试点中小学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底盘。
地处仰韶文化核心区域的渑池县会盟小学,在“雷锋学校”创建工作中,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将雷锋元素融入泥塑、陶器和烙画制作过程之中,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该校坚持每学期开展“雷锋式”人物推荐评选活动,“学雷锋、争先锋”蔚然成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导师生学雷锋、做好事,要注重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种充实感和价值感。”该校校长张鹏说。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第三小学积极引导家长与孩子为伴,和雷锋同行,一起争当路队协管员、争相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还带动村民,涌现出一批批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通情达理的好婆婆、弘扬美德的“五好家庭”……在该村雷锋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大理石雷锋塑像,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之基。
如今在三门峡市,继卢氏县2022年秋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启动“雷锋学校”创建活动之后,3月27日,渑池县教体局党组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创建“雷锋学校”实施方案》,形成了校校参与、城乡同创、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渑池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昭伟表示:“我们要通过‘雷锋学校’创建活动,努力形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全天候’思想政治气场,影响和熏陶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知行合一,争做新时代的追“锋”人
三门峡市首批“雷锋学校”——灵宝市函谷关镇中心小学四(3)班学生杨茜童说:“自从我跨进学校的大门,雷锋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在我耳边回响。每当我用真心去帮助别人,都会悟出这么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愿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三门峡市第二批雷锋学校——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馨汇小学三(1)班学生张梓轩的家长李姣姣说:“让孩子从小就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下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雷锋是和自己、他人的幸福都有关的一件事,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伴随他们一生。”
“雷锋学校”创建没有完成时,学雷锋活动更应经久不衰。据了解,三门峡市教育局要求各县级教育部门于6月上旬,分别遴选5所左右中小学参与第三批市级“雷锋学校”创建活动,拟在10月表彰一批措施扎实、方法得力、成效显著的学校,并组织交流创建经验。该局还将研究细化创建活动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申报流程,加强过程指导,注重及时整改,严格审核评估,努力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彩。对于出现工作上敷衍、应付了事的,经指导督促仍无整改和改进的,将予以摘牌并发文通报。
践行雷锋精神,是一项赓续前行的耐力比拼,更是一场绵延发展的幸福接力。试点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努力在工作实践中适应当代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争取成为能有效驾驭“大思政课”的“大先生”。三门峡市第二中学教师郭磊在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新时期的教师学习雷锋精神,最主要的就是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精益求精,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满腔热诚地投身到教育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卢氏县城关镇初级中学教师郭雨涵也说:“我们要通过学雷锋系列活动,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引导学生持续不断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奉献社会,争做新时代的追‘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