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原标题: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中国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向上,这种精神不是所谓的幸运导致,没有那么多生出来就是天才的人。

  中国女排从来没有在世界上拥有过统治级地位,每一次的夺冠背后都有女排成员和无数人的汗水铸造而成,在最困难的时候用最顽强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拼搏来实现自身的浴火重生。

  这才是女排精神最实质性的一点,也是这种精神让一个个女排成员在离开体育场以后还能用个人力量感染身边的人。

  比如在排球场上单臂出战的陈招娣,她用女排生涯中学习到的精神攀登人生一个个高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她的事迹也让中国人为之折服。

  腿长的运动健儿

  陈招娣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她的个子就没有显得非常高,当时她就跟其他小孩一样读书学习。

  或者是命中注定,在一次意外中她接触到排球这个运动,这个活力十足的小女孩对排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征求母亲的同意后她来到杭州业余体校进行学习,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玩具,陈招娣每天对排球爱不释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愿意放下。

  连走路的时候都会下意识跳起来挥舞手臂做出击打排球的动作,路人看到以后不免觉得有些遐迩,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当时经过体校的营养补充,本来有些瘦小的陈招娣个头已经来到了1米7,在人群中显得显眼。

  在她进入浙江省体工队三个月后,北体大的教授为了选拔合适的排球运动员到全国各地挑选人员,他们来到了杭州。

  看着自己刚刚组建好的班底,体工队的教练非常不乐意北京轻而易举就把自己的好苗子给拉走,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北体大的人来到体育场馆的时候发现所有队员都坐在那里开会一个都没起身,这可以让挑选的人犯了难,可就在这个时候觉得有些无聊的陈招娣上完厕所不想进去无聊地开会,一个人在体育场里面摸篮球筐。

  这一幕被北体大的人看到了,就是她了,他们跟体工队的教练说别的人都不要,只带走陈招娣。

  在征取母亲的同意后,陈招娣跟随北体大的老师到北京,而这一去她为了努力训练整整十年没请过探亲假。

  没有一个困难能打倒她

  刚刚到北京的陈招娣非常不适应,不管是饮食还是队友训练有素的动作,她都很不习惯。

  生长在杭州的陈招娣怎么都适应不了北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每天都吃不香睡不好,那些馒头和面食对她来说几口就吃饱了,但是经过剧烈的运动又很快就饿。

  就在这一来一回之间陈招娣患上了严重了贫血症。陈招娣的英年早逝跟这个时候患上的贫血症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作为教练员的吴中量发现陈招娣的异常,他没有急切地去训斥她或者认为她偷懒盲目增加训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吴中量教练把陈招娣叫出来关心她最近吃得怎么样,能不能适应北京的环境。

  这几句话把陈招娣感动坏了,她没有假装自己没有困难,陈招娣知道只有合理的饮食搭配她才可以发挥出更多实力,为此她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跟吴中量说出来。

  吴中量向她进行道歉,说自己考虑得不是很周到,为此他特意去跟食堂说要给陈招娣安排营养餐,南方队员的饮食习惯也需要照顾到位。

  从此陈招娣恢复了之前活力满满的状态,她在训练场上的表现突飞猛进,而这些表现也来自她不管不顾的拼搏精神。

  陈招娣身上有一股死也不服输的精神,在她进入八一队以后在一次训练中,袁伟民教练冲着都已经疲惫不堪的姑娘们大喊问谁还敢出来再加练,有没有不服输的。

  在场的女排姑娘们都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看到没有人回应袁伟民的挑衅,不服气的她主动站出来说我再加练一会儿!

  加练的内容是需要起15个好球,陈招娣需要先跑到场边去铁丝网,然后再迅速到3米线翻滚一圈把球救起来,救起球以后再跑到铁丝网那里摸一下,这样一圈下来才算一个好球。

  这个项目确实很累,但是对陈招娣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可问题就在于当时的她经过一天的训练也已经非常疲惫。

  在接完第九个球以后她躺在地上,浑身发软已经没有力气再站起来,这时候的袁伟民教练过来看到陈招娣躺着立马说她消极训练,扣一个好球。

  生气的她一看教练还扣球干脆就不打算练,反正也是加练没有说一定要完成,抱起衣服就要往外面走。

  “怎么了,你这是怕了吗,你走吧,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就训练你。”

  走到门口的陈招娣听到袁伟民的话心里受不了这股气,心想着要是就这么走了那自己不是要被看扁,不行一定要打对方的脸,让教练看看自己的能力,在陈招娣一次次对自己默默加油打气中,她完成了队友们看来都不可能完成的加练。

  就是这么一看起来身体素质非常一般的女孩,在袁伟民的魔鬼训练下每次都能坚持完高强度的训练。

  中国女排拼命三郎的绰号她实至名归。

  也是因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中国女排重组以后很快在世界比赛上崭露头角,从1979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开始,中国女排拿到五连冠的惊人成绩激励整整一代人。

  陈招娣和那些被她影响的人

  在陈招娣已经25岁的时候,因为当时女排成员青黄不接,当时的她已经浑身伤病而且精力不复当年重新回到女排队伍中。

  在训练之中,陈招娣总是以身作则,让小将们看到她的坚持和努力,以此达到更好的激励。

  直到最后她退役了还坚持为女排事业发光发热,五连冠以后中国女排进入低谷期,作为青年女排的教练她没有自哀自怨,反而一手培养出崔永梅、赖亚文、李云武等大批优秀的青年运动员,为以后女排的再度崛起储备人才。

  退役不褪色,在汉城奥运会以后陈招娣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海南省文体厅当副厅长,另外一个则是一封体委的借调信,希望陈招娣能回到女排中担任领队。

  当时的她只有一个信念汉城悲剧不能重演,女排这块招牌无论如何都不能掉下来,她一定要把中国女排顶上去。

  她竭尽全力把老女排的传统传承给下一代年轻队员,在她的影响下女排的姑娘们一步一个脚印,从1989年的世界杯第三名开始勇攀高峰,一直到1991年重新拿到排球世界杯冠军,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的无数汗血和陈招娣被病痛折磨到无法入睡的每个夜晚。

  其实陈招娣完全可以不需要这么做,当时的她已经一身的荣誉,拼命三郎、独臂将军等等称号在她身上熠熠发光。

  在陈招娣担任总政文体局局长时期,她在促成中国篮球NBA第一人王治郅的回国上发挥巨大作用,王治郅在国内的篮球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他觉得国内的对手已经不能让他产生兴趣,在美国小牛队的劝说下他想到NBA去打球。

  但是因为当时NBA激烈的身体对抗,八一队的教练和领导担心王治郅在那里会受伤导致落下病根,再加上当时八一队需要王治郅为他们继续保持荣誉,所以一直不肯放人。

  最后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王治郅成功出国征战NBA赛场,他在那里打得非常开心,以至于后来八一队让他回国备战世锦赛的时候,王治郅拒绝了回国的要求。

  他偏执地认为只要一回国,八一队就不会再放他去美国打NBA,事情顿时陷入僵局,当时的八一体工大队输隶属于总政部文体局管辖,而局长正是陈招娣。

  在负责跟王治郅进行洽谈的时候,王治郅跟陈招娣说自己愿意回国的时候,她非常开心并承诺对方不会受到任何责罚。

  可最后王治郅食言的行为让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可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放弃劝王治郅回国。

  对于王治郅的不愿意回国的行为一些领导表示非常气愤,除了将他开除男篮国家队以外,还要对他做出相应处罚。

  不过这些事情都被陈招娣顶着压力给阻止,她一直说再给王治郅一点时间,他会回来的,不要过于苛责他。

  也是因为陈招娣争取到的机会,让这个叛逆的篮球天才得以重新回到中国进行比赛。

  在陈招娣快要去世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她心里恋恋不舍的还是曾经为之征战过的女排队伍。

  看着过来探望的郎平,她轻声地跟这个曾经的老队友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她能重掌女排的教鞭,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女排陷入了低谷,先输泰国、再输日本,种种情况都在说明女排需要一个懂它的教练,带领它重回巅峰。

  陈招娣没有看错人,在郎平教练挂帅以后,那支士气不佳的女排队伍像被重新注入能量越战越勇,里约奥运会上力挫强敌捧起时隔12年的奥运会冠军奖牌。

  女排精神现代传承

  2023年的4月1日是陈招娣将军去世十周年,这一天仿佛已经被人遗忘的她纷纷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面。

  很多媒体、曾经的朋友以及她的仰慕者都对陈招娣的去世表示惋惜。

  刘晏含,作为女排获得2019年世界杯冠军的成员之一,她深刻明白在陈招娣那个艰苦的时代,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她在微博上向陈招娣表示由衷地钦佩。

  而随着时间慢慢流逝,郎平也选择在2021年的时候正式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一职务,在她执掌女排期间,中国队赢得了一次奥运会冠军和两次世界杯冠军这样重要荣誉。

  对于陈招娣临终前的遗愿,郎平可以自豪地对这个老队友说,你现在放心吧,女排又起来了。

  回过头来看现在中国女排,她们在接任的蔡斌主教练的带领下正进行着紧张的训练,她们要备战5月底即将开赛的世界女排联赛。

  但是从最近一年的成果上来看,在蔡斌接手以后中国女排的世界排名出现下滑,已经到了第五名,而女排的老对手日本女排紧随其后位列第六。

  这两个冤家对手难免会被人比较,除了队伍以外,蔡斌和日本女排教练真锅政义也是老对手了,当年蔡斌第一次执教国家队就因为惨败给日本队,直接导致他下台。

  伴随着女排的浴火重生,女排成员纷纷被海外球队青睐,不少出名的女排成员已经踏足国际比赛,比如号称郎平手下的双子星姚迪和朱婷。

  她们现在效力于意甲的斯坎迪奇,在4月13日的女排欧联杯决赛中两人首发出战,在比赛场上姚迪负责传接,朱婷担任防守和进攻环节的重任,两人默契配合下帮助斯坎迪奇拿下首个欧联杯的冠军。

  中国女排能在郎平教练手里恢复生机,跻身世界女排前列,靠的是女排精神一代接一代有序的传承,而现在这支女排队伍新旧成员都有,她们能否在接下来的许多国际联赛中打出出色水平,除女排姑娘自身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外,也希望能获得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如今,陈招娣昔日的好友郎平也退了下来,但女排的光辉,永远都不会被磨灭。

  一代一传承,想来如果陈招娣将军能够看到如今的女排成绩,应该会感到十分欣慰。

  参考:

  《陈招娣:激励一个时代》朝阳

  《珍档盘点 陈招娣档案简介》严青云

  《永远的“女排姑娘”陈招娣》香城都市报

  《名人论体育道德》蒲远祥,陈伟,陈宁

  《陈招娣曾顶压力助王治郅回国》半岛晨报

  《中国梦背景下的女排精神研究》林伟,连道明

  《中华之光 中国女排三连冠的足迹》辽宁体育报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