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独山」独山基长镇:移风易俗润民心 乡风文明促振兴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厉行节约的社会新风。近年来,基长镇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州委、县委有关工作要求,坚持“三个强化”,着力“四个聚焦”,推动全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强化党建引领,稳固组织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抓党建促乡风文明建设,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村(社区)支书、驻村第一书记、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风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并制定《基长镇2023年抓党建促乡风文明工作方案》《基长镇酒席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把乡风文明工作抓细抓实,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抵制陈规陋习,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汇聚镇党政领导班子、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等力量组建宣讲队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解读送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群众家门。二是及时组织全体干部传达学习《独山县关于严禁滥办酒席的通告》《独山县关于征集“滥办酒席”等不文明行为线索的通告》,在全镇营造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的浓厚氛围。三是各村(社区)通过群众会、党员大会以及进村入户等方式,结合日常工作,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大政策宣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丰富群众政策知识库,不断提高群众文明意识,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强化群众文明自律意识,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从“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转变。
三、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线上线下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平台,加强对移风易俗、抵制滥办酒席等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共推送宣传17250余条次。二是充分发挥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张贴《独山县关于严禁滥办酒席的通告》《独山县关于征集“滥办酒席”等不文明行为线索的通告》到村组共计600余份,张贴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健康生活等海报、标语共计42张,每天播放相关音频一次以上。三是利用赶集天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向群众宣传禁止滥办酒席、崇尚勤俭节约、遏制低俗婚闹、抵制高价彩礼等,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幸福新气象,营造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感召力、感染力。
四、聚焦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一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县精神文明办印发的《乡风文明工作提示》,组织全镇职工干部带头签订《独山县抵制滥办酒席歪风承诺书》《文明行为承诺书》共计300余份,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为推进全镇移风易俗工作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同时,各村(社区)结合日常工作逐户与群众签订《基长镇个人履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狠刹“请酒风”承诺书》,针对不在家的群众,通过微信聊天方式告知,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和“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时不过三”,把移风易俗观念传递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共计完成签订3000余份。二是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组建由村(社区)“两委”干部、乡贤人士和部分群众组成的红白理事会12个,根据各村(社区)实际细化红白喜事操办事宜,要求群众操办酒席前主动报告操办情况,承诺遵守相关约定,并建立酒席办理报备台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三是镇及各村(社区)开通公布电话、网络、信函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违规操办酒席的举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建立受理查处台账。四是加强督促引导,由职能站(所)加强宣传引导,全面跟踪各村(社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五、聚焦文明创建,打造宜居乡村
坚持党建引领,瞄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县级要求的实施整脏治乱、基础设施补短板促提升、文明示范创建评比、不文明行为监督“四大专项行动”,通过“环境分类包保、设施分步实施、示范联亲创建、监督育惩有度”四个措施,着力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群众参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形成联动机制,建立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基长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基长分局、基长交警中队、派出所、中心医院、学校等部门为主体的文明办公室,每日调度各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汇总通报。二是全力整脏治乱,通过发动镇村及站(所)干部、党员群众等开展大整治工作,完成排水沟整治700米,隐蔽垃圾清理132处,乱堆乱放清理246处,落地广告整治23处,占道经营整治150余起,拆除破损帐篷15把,规范摊位30个,规范花盆摆放36处,清除野广告56处,拆除破烂护栏152米,违停整治180余起,查处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200余起,检查文明经商行为50余家。三是建立垃圾清扫清运工作机制,将保洁员负责区域明确到路段、村寨,以及垃圾箱卫生等具体事项,强化垃圾清运等,并形成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规定辖区所有住户都要包门前环境卫生、门前整洁、门前秩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号召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对村道沿线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及沟渠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
六、聚焦村民自治,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结合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优化基层组织结构,各村(社区)根据村组实际成立党小组,群众选举产生组务管理委员会、组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推选产生联户长,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推进“村党组织+组管委+联户长”建设,党小组、网格员和联户长基层社会治理共商共议、大小矛盾共调。二是完善基层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党小组、组管委、监督委、联户长、网格员“5个职责”,开好党小组会、组委会、监委会、乡贤会、群众会“5个会议”,制订《家风家训》《组规民约》《党小组会议制度》《环境卫生公约》《十比十评制度》“5个制度”,巩固拓展“六在院坝”多村治理模式,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群众会议商议为载体、制度落实为目标,促进基层网格治理模式,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十比十评”“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各村(社区)评选出各类示范户73户,“好公婆”“好儿媳”23人,文明示范村民组12个,先进示范村“两委”1个;全镇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单位1个、州级文明村9个、州级文明家庭5户,推荐申报县级文明家庭33户、文明单位1个,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再深化。
?七、聚焦志愿服务,践行文明新风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基长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两级组织架构,引导镇村20支志愿服务队25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加文明实践、温暖帮扶、卫生保洁、普法宣传、助力春耕等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活动50次,真正做到与群众“零距离”,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丰富文化活动,在春节、“三八”妇女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龙灯歌舞会、姑妈节、斗牛、运动会、独山花灯、民族舞蹈、山歌对唱等特色活动,结合倡导文明新风主题,组织群众表演《开财门》《彩新台》《五把扇子》等独山花灯节目,既传承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倡导了民族新风,让群众感受节日魅力、丰富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氛围,推动乡风文明融入群众生活。(基长镇)
初审人员:韦万利
复审人员:吴梦舒
终审人员:张明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