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格处罚!教育不是逐利工具
15家校外培训机构遭顶格罚款!
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行业,
再次迎来一记当头棒喝!
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加上前期公布的对作业帮、猿辅导的查处情况,此次重点检查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3650万元。
这些知名度较高、大家耳熟能详的“金牌”培训机构,缘何遭顶格处罚?细看查处情况,这几家培训机构玩的套路并不新鲜,概括成三个关键词就是“虚构、夸大、诱导”,有的搞虚假宣传,有的存在价格欺诈,只顾吸金却忘了法律底线,自然“罚你没商量”。
而就在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不难发现,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问题,自上而下整顿的节奏愈来愈快。此番密集亮剑、集中“点名”,既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警示,同时也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对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已进入强监管时代,校外培训的“虚火”该降降了。
曾几何时,补课辅导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爱,而如今,它正在变成一门“逐利生意”。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观念影响下,“教育”成了打开家长们钱包的万能钥匙。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打着各种旗号吸引家长的注意,其中不乏“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等营销点,利用家长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不断贩卖焦虑,诱导家长给孩子报班。
而从现实来看,家长们也确实被这一套拿捏得死死的,“你不补,别人也要补,谁能坐得住?”越来越多的家长随大流卷入到“鸡娃”的战斗中,形形色色的教育培训机构席卷市场,各种乱象也频频出现,有的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有的虚假包装教师“头衔”;有的超收、乱收学费,退费难、卷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超纲超标教学,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
面对汹涌的资本,不少培训机构把教育当成逐利的战场,而家长被教育焦虑所裹挟,虽然不想交“焦虑税”,却仍趋之若鹜。然而,源源不断的热钱背后,究竟有多少培训是被制造出来的“伪需求”?培训机构究竟该“做教育”还是“做生意”?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此次对违法违规行为施以顶格处罚,无疑也彰显了监管层面重典治乱的决心和信心。顶格处罚是案件的终点,更是规范整改的起点!
对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相关部门必须扎紧监管篱笆,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进行全方位规范。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警钟长鸣,树立对法律和市场的敬畏之心,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自查自纠,坚决杜绝违法行为。要知道,只有遵纪守法经营、依法依规办学,回归教育本心,才是唯一的出路。
还是那句话,教育不是逐利工具,学生也不是“待宰羔羊”。依法约束教育培训机构,才能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还教育一片蓝天!
作者|罗聪冉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张博 范琳松
作者/来源:法治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