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16位领导副高职称评审作假,连续上诉了3年,都没有得到结果
教师职称,对于教师不只是荣誉,更是工资高低的标尺。因为教师的薪资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就是职称工资,另一个是职级工资。而职称工资在教师的薪酬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关涉到薪资的高低,因此没有哪一位教师敢在职称评审上稍有懈怠。
每年到了职称评审的时候,老师们差不多都是放下手上的教学工作,一门心思地投入到职称的评审竞争当中。而就是这样,能够幸运胜出的教师并不多,因为职称系统是固定的,而现在每一个级别的教师都是满岗的。
要是有人想要评上高一级职称,就必须要等着站岗的教师退休或者调离,空出编制来。而就是这样,一线的教师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还是不多,因为大部分的名额都被领导们占据了,他们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也正因此,你就是走错了路,随便到哪一所学校,没有评上副高的领导几乎没有,除非是还有评审年限没有达到的。而一线教师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是很多的,就是他们已经在现在的岗位上站了两十年的岗都没有机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一方面,领导们掌握着教师职称初评的规则制定,他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倾向放进去。
规则制定了,即便有一两个人反对也兴不起风浪,因为没有几个人听啊。有了这个机会,领导们自然就一个个满足条件,而老师们不就只有靠边站了吗?姚燕燕老师参加了7年的教师职称评审不过,核心的问题不就是出在这个上面吗?
另一方面,领导们往往外交广,人脉多,他们就是到了市里,省里都是长袖善舞的,拿下一个职称的评审的名额还不是手到擒来。
或许有人对此发出质疑,看看每年的正高职称的评审就知道。你不要确定哪一个省的,随便找一个都是如此。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领导们还有一个优势。因为职称评审的名额多少是要通过他们的手的,领导们直接把名额压下来,不就成了他们的肥肉了吗?
领导们一个个都是副高正高了,而老师们呢,自然就只能干瞪眼望着了。这样一来,必然就让一线老师的心理失衡,而当矛盾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会有老师在沉默中爆发。
这不,四川省自贡市光大街小学的一位老师因为55岁了,还没有评上高级教师,愤而选择了举报。他一口气举报了16位同事,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领导,有前校长、前书记、前副校长、时任校长和副校长、工会主席以及财务主任、党办主任等。
为了使举报更有说服力,他用表格把所有的人的作假理由,行政职务都一一列明。而他举报的主要原因就是:每年评副高级职称时,学校要求提供真实材料打分排名进行初选,然而有些老师提供的虚假材料居然被领导审核通过。而有些领导没有上课,有些领导借调了出去,既没有课时量,也没有教学成绩,更不要说什么论文或者其他的与教学相关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了,但是他们都拿到了副高级职称。
这种做法侵害了相关人员的的公平竞业权,职称工资在整个工资中的比例较大,他们用骗来的副高级职称资格骗取国家财税,侵害了国家利益和人社局的公信力。为了给自己和其他老师讨一个公道,于是实名向四川省教育厅、自贡市教体局、自贡市人社局等单位进行了举报。
但是,对于举报,学校和教体局回应举报不属实。而人社局则称已经核查出1人。
对于这样的现实,举报人柳一朝表示不服,以县市两级部门不能正确履职而上诉至法庭,但是被法院以请求不符合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为由,不予立案。
柳一朝不服,再诉至自贡市中级法院,而中级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他不服,向向四川省高院申请。而高院驳回了他的再审请求。
从这件事来看,他能胜诉吗?恐怕再坚持都难有机会,而原因是什么呢?网友的话很有深意:懂得都懂!
亲爱的读者,对于四川自贡柳一朝老师举报自己学校领导和同事16人在副高职称评审中作假,坚持三年举报,却不予受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