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是教师的必修课,我很庆幸能修此专业
教育管理,看似只和学校管理层才有联系的专业,实则无处不在。教育管理涵盖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园建设等等。优秀的教师总能站在高度上客观的看问题、做分析,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方法平衡各个矛盾。教育管理专业培养了人一种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和解决问题的决断力,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降低走弯路的风险,使得管理的效率提高。
如今再看教育,再看教育管理,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更深的体会。如何成就每位学生,将他们的优势发挥至最大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一所学校需要有好的校长引导,才能发展成为优质学校。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一同在学校里成长,教师也是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中不可忽略的管理者。
若把教师说成管理者,他的工作性质、面对的群体又决定了他们是"与众不同"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生的学习让我更宏观的思考这个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良好的环境做基础。环境管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室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作为一名老师,完全可以让教室更有学习的氛围。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图书角,可以在墙上粘贴不同的小知识,小游戏,让整个教室充满浓浓的知识韵味,给学生无声的熏陶。比如我曾在班级开展"英语图书流动借阅活动",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比我想象的要积极,英语故事书在我手里停留不到一分钟就都被抢空了,可见学生要比我们想象的好学。
其次,校长希望教师能不断进步,向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奋斗,从而打造一所高质量的学校。那么在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中,同样需要愿景的支持。学生作为心智水平尚不成熟的儿童,只有认定目标是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他才愿意去为之奋斗。否则,就像人们追逐公交车,一旦发现不可能再追上,便会停留在原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仔细分析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梯度,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发挥学生主观探寻知识的能力与兴趣,效果要比被动接受好得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与长期"愿景",比如短期内将某一个知识点掌握扎实,长期就是在学期末完全改正一个知识上的易错点。教师要为学生设定的"愿景"把关,避免设定地太困难或者太容易,因为这都不利于愿景管理的实施。
在管理工作中,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层管理",管理学生同样适用。前面提到了愿景管理,对愿景实现的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相应的奖励,可以是成为"课代表","小组长","课堂小助教"等,得到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小学生通常希望被重用,以此来肯定自己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年龄特点,把能够胜任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完成,教师充当监管与最终的验收人员即可。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师的管理难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他们可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去思考管理的奥秘。通过"愿景管理"与"分层管理"相结合,学生可以从为愿景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乐于助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还可以学到人际交往的策略。相信每位学生都会从这样的管理中受益。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出色的完成这项特殊的管理工作,只有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带上一个情感要素:爱。爱是教育的底色,但不是心中有爱就够了,只有学生身心能感受到的爱,才能谓之"有效的爱",这需要教师智慧的表达。关于怎样爱,什么方式爱,学生需要什么,这些是我要用心观察,不断尝试的。对此,我有三点感悟:
其一,尊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如果一位教师能把一个儿童像朋友一样去对待,站在他的角度去思维,那么相信无论是多么困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全面、复杂,但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拒绝一次平等的交谈,更不会拒绝外界的关怀与关注。这将打开教师输送爱的大门。
细节中爱的流露胜过千言万语。一千句"孩子,我爱你!"也比不过他沮丧时你送上温馨的微笑。学生的心智水平决定了他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远远低于成人,相比之下,他们对于情感的理解却好很多。因此,与其苦口婆心的重复你对他的爱,不如用行动更容易表达你爱他们的真情。
其二,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每位教师都不可回避的话题是"学习上的'差生'"。他们让教师头疼,容易被集体忽略。但事实上,他们更需要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更需要被肯定。一位优秀的教师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一位优秀的教师会利用每一件小事表扬、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相信有了爱的铺垫,教师的管理工作将事半功倍。
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校长与教师,抑或教师与学生,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就要成为"摇动"对方的大树,"推动"对方的云彩,"唤醒"对方的灵魂。一位出色的"班级管理者",课堂教学只是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充盈内在,把教育放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之乐也。倘若教师能把管理的思想运用于教育,想必学生与教师都能体会到"教育之乐"所在。相信我们传递给孩子的这份来自教育的快乐能伴随他们一生,并通过他们传递给社会,回报给国家,造福更多的人。
在教育管理这个专业的学习背景下,很多时候我学会了强迫自己带着一种高度的眼光去看任何问题。记得当我第二次拿起包祥校长的《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这本书时,我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而是不由自主的去观察书中包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这是任何一位教育人区别于他人的关键之处。教育是美好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育的过程是与天使相伴的过程,我的学生就是天使,他们带给我天真无邪的欢声笑语,他们让我的课堂充实而有意义,同时他们也带给了我对于教育的探索与反思。教育的美好需要我们努力才能使它在阳光下绚烂的绽放,我渴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深藏的美好。
包祥校长提出的"端然教育"是指一种端正的、本然的教育,要以爱为底色,平等对待身边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特别的存在,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予他们合理的发展空间。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中也可以借鉴"端然教育"的思想,在政策法规允许并且合理的情况下,应该允许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特长,自我风格,将学校特色与教师风格有机结合起来,带着激情与活力,机智与恒心,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自己。在初步了解了端然教育后,回想平日里的教学,感觉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所以有时会感觉效率低,不得法,自己教的累,学生学得累。仔细反思,应该是没有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的特点去实施教育教学。后来在不断的观察与思索中,我渐渐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特点,于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他们把英语学习中重复出现的错误一一改正,我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小口诀,很多孩子当堂就能记住,并且在做练习的时候能很好的运用。作为一名教师,能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闪烁着喜悦的眼睛,应该是最美好的事情了吧。所以我相信那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它是要督促我们教师不忘"因材施教"。我们既然不能保证这些活生生的个体都乖巧,都听话,那么我们便应该尊重他们的特别,肯定他们存在的价值,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应该是教师这个职业辛苦与伟大的原因,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要尽可能使每个孩子都沐浴到教育的美好,让他们展现自己的特点与个性。
包祥校长在书中谈到的校长工作的话题,其实就好比老师相对于学生。学校是学习的地方,那么应该让学校充满书卷气;教室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完全可以让教室更有英语的文化色彩,在教室的书架上摆放几本英语图书。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看起书来,一定会比你想象的还积极。校长要影响学校、引领学校、把握学校,那么老师应该影响学生、引领学生、把握课堂。
作为老师,研究不好教材、学生、教法,学生接受新知的效果就差,课堂40分钟运用得不好,自然而然要从课外找,久而久之,学生学得倦了,乏了,无趣了,学习上的'差生'越来越差,老师越来越急,大家陷入一个怪圈,都难以逃脱。因而管理好自身的教学安排,掌控好自己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重要的技能。如何把握好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学会巧妙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可以很好的管理日常教学。
在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问题上,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我为中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而并非一种以教师为权威中心的对受教育者的主观压制。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平等的。在学校中,教师与之学生,既是良师,也该是益友。教师要在恰当的教育时机,对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欲将自我的主张强加于学生的教师,势必不会考虑学生的特质、需要,更不可能将学生视为主体,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的教育,又怎么可能是成功的呢?
同理之于学校管理,校长虽为一校之长,身负学校的各项责任,与学校的发展前进紧密相关。但不意味着校长即为学校决策的专制者。学校的发展与每位教师、学生息息相关,因而学校教代会是很好的搜集教师意见,规划学校前进方向的时机。管理者将权力下放,是对职员的信任与肯定,也是人格上的尊重。
在管理活动中,最好的状态是上级与下级在思想上保持一致,下级能根据上级的安排完成既定的计划。那么在学校环境下,需要协调两方面的关系——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作者用这样一段话描述师生间的关系:"在讲解过程中,其内容,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从现实中获得的经验,往往都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教育正遭受着讲解这一弊病的损害。""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
这反映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课堂管理需要技巧,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而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讲的津津乐道,学生反应一般,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应基于以下标准:
1.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应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陌生感。
2.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远远的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讲解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传授的教育本质,因为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获取其中的含义。
3. 师生的平等。即使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内容也要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唯尊的霸权课堂是违背了师生平等理念的教育。学生有学习知识的权利,同样也可以质疑。作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思考、想象在课堂中展现,这是学习必经的过程。
如今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倡导给学生留一些空间、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自主的学习、消化知识,相比教师的一味灌输,效果要更好。因为这种学是自主的,源于内在的。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在教师的不间隙灌输下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而是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一种内发的思考、创造,从而形成前人所没有的新事物。教师的灌输首先会影响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学生会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情绪;二来,学生的思考能力会在不断地接受过程中退化,逐渐的,无法再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因为学生已然习惯了"被压迫"的状态。
教育管理蕴藏无限的哲理,只是我们行走在教育路上,忙碌着、奔波着,有时忘记停下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带着思考带着反思,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认为教育管理是每一位教师的必须课,都是必须要去学习的,我很庆幸能修得此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