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优宣丨陈晓健: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原标题:南师优宣丨陈晓健: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如果青春是场马拉松
他便是青春路上的孤勇者
相信自己无限极,梦想天空分外蓝
他是 陈晓健
南京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图为陈晓健首场优宣现场)
从放弃国内985大学的保研拟录取资格
到获得全球专业排名第一的offer
从紧跟先辈足迹
到争做科研先锋
他让青春在南师这片美丽土地上
绽放绚丽之花
1
出发:“爱你不跪的模样”
和许多刚迈入大学的同学一样,陈晓健也曾迷茫失措,偏离于正确的航道,陷入“掉队”的困局。在大一的寒假,他在观看电影 《遗愿清单(Bucket List)》后受到启迪。于是,他开始列出自己大学的 “bucket list”,像电影那样,将内心想做的写在清单上尽力去完成。跑校园马拉松,参加学术会议,进入企业实习……陈晓健的在旅途中欣赏的风景越来越多, “不断尝试、感受美好”逐渐转变为其大学生活的主要状态。
(图为陈晓健参与前沿技术交流大会)
(图为陈晓健进行企业实习交流)
2
坚持:“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然而出发后的忙碌并不代表优秀,奔跑的旅途中也包含了许多的诱惑和干扰。当陈晓健第一次参加英语六级考试没能通过时,他不得不去反思, 怎样才能实现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幸运的是,也就在大二伊始,计电院的顾彦慧副院长建议陈晓健可以罗列出自己的简历,并试着有意识地去丰富。当时他的简历在各方面都是寥寥无几,但也就是正视到自己的欠缺,他才有意识地去一步一步丰富。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陈晓健就 照着简历的空白栏,哪里有空往哪里填。当其他同学在抱怨满课的时候,他加入学院刘日晨老师的课题组。作为计科生,他每天至少打几百行代码,三年来累计代码超过10万行。在保持扎实的专业素养后,陈晓健的学业成绩也在逐年提升,他的综合排名也从年级中游跃上年级前列,获得 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在工作中,他担任班级班长,写下的班级建设材料达 7万余字,获得了 十佳示范班级建设案例的荣誉;作为校算法竞赛协会的副社长,他在每个寒暑假都坚持留在学校进行算法与科研训练。厚积薄发,他曾在学科竞赛上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十余项,在计算机国际顶会或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包括以 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 SCI期刊英文论文,申请 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志愿累计时长 超过300小时,将所学专业知识落地,服务社会,并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所报道。
(图为陈晓健在校算法竞赛队参与算法竞赛)
(第一作者)
(第三作者)
(第四作者)
向下滑动查看
(图为陈晓健为山区村民义写春联)
“简历法”将原本的问答题变成了填空题,使陈晓健的奔跑有了方向,让他在那些孤独的日夜里坚持了下来,有了今天丰富的简历。
3
清零:“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在大三暑假,当陈晓健参加完高校的夏令营,他陆续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拟录取offer。但看到上一届优宣团的曹军晓学姐放弃保研出国学习卡脖子技术,与他一直以来希望成为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理想。最终,陈晓健决定 一切清零,重新出发。
(图为陈晓健生活照)
重新出发,意味着 全新的挑战。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陈晓健考了5次托福,中间遇到了各种麻烦,他也曾不断怀疑,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总还是 咬着牙继续面对未知与挫折。最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他的托福成绩从82分到达了109分,GRE成绩到达了331分。在申请专业时,他也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毅然选择了计算机与生物医学交叉方面的专业,面对全新的方向, 只愿尽可能地去更多解决新兴重点难题。
4
尾声:“寻找梦里的未来”
如今,陈晓健已经收到了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U.S News排名第一),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CS Ranking排名第一)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offer。
(图为陈晓健进行科研)
当今的人类仍面临着如新型冠状病毒等一些生物医学挑战,而近年来芯片算力的垄断是我国所要突破的又一大难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陈晓健希望以国家所需为自己所需,在未来能积极学习到生物医学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学成后早日回国, 为祖国在高精尖前沿技术创新发展而不懈奋斗。
E
N
D
图文/陈晓健
编辑/张思彤
责编/李晋扬、董凡琳、潘星宇
审核/蔡炳锋、吴希媛、尹伊、李婷
南师学工新媒体运营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