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春风,吹进成都四十九中。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成都四十九中于4月12日开展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工作启动会。本次启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课程教材研读、人工智能开展路径以及中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
在人工智能教材研读方面,任小林副校长组织人工智能课程领导小组及成员对中央电教馆发布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导建议》和《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素养框架》,以及《人工智能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研读,对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思路、目标及课程章节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后续我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指明了方向。
在人工智能开展路径方面,任小林副校长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同时,对小组成员在课程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的要求,为我校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构建了蓝图。
在中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方面,何陈宁主任认为初中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应该以基础的人工智能知识和编程技能为主,同时还应该提供适合初中学段学生的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社会实践。万利霞主任认为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应该注重与初中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衔接性,除编程和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外,还应该设置算法以及更为深入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实践项目,进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为将来有计划走“强基计划”的学生提前做好规划。
通过此次工作启动会的研讨,人工智能课程领导小组及成员一致认为中学人工智能课程应该注重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一步,学校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条件,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路径,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规模化应用。
来源:成都四十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