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雷打雪 人吃铁”,下雪天打雷真是凶兆吗?

  2021年11月5日,中国经历了由北向南的大范围寒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布暴雪红色预警。惊雷,非常震撼。有人称之为“打雷下雪”。古人云:“雷雪让人食铁”,“冬雷令坟堆”。

  网友晒锡林郭勒“雷雪”

  一首古诗《上邪》形容爱不离手:“尚谢!欲知你,今生无涯。深山无丘,而江河尽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一,乃敢与君同。”诗中将“冬雷震震”与高山变平、河流干涸、夏日大雪、天塌下来等极端现象并列,因为诗人认为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可见冬天的雷雨是多么的罕见!

  但如果你去问气象学家,他们大多会笑着告诉你,虽然冬天很少有雷暴,但也不是不可能。相反,在具备自然条件的情况下,下雪打雷的情况并不少见。

  打雷雪

  为什么天上会打雷?当然,那不是雷公在云端击鼓,而是闪电引起的音爆。

  当天空中的云层剧烈移动时,云层中的小雾滴和冰晶会不停地上下翻滚:热空气将小雾滴向上推,而高空冷却的会落下并相互碰撞在电荷转移下,一些冰晶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而另一些则获得电子并带负电。带正电的粒子聚集在云层上方,带负电的部分沉入云层下方。随着云层中的电荷越积越多,正负电荷区中间会被强烈的电位差击穿,巨大的电流通过2~3厘米宽的通道瞬间释放出来,放电产生的2800℃高温将空气分子撕裂成等离子体,发出蓝色闪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闪电。

  对流云会产生大量电荷

  闪电瞬间产生的高温使周围的空气剧烈膨胀爆炸,冲击波向四周扩散,所以我们听到了打雷声。

  多发生在夏天

  我们习惯了夏天的雷雨,因为地面温度高,暖湿空气上升时更容易形成,为闪电创造了条件。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雷雨比较多见。这是因为暖空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被高山挡住抬升,形成对流。

  冬天地温低,云层下面没有热空气推上去,云层比较平静,不会积累大量的电荷,自然不会有闪电打雷.所以说冬天下雪没有打雷是正常的,但是有打雷就不正常了。

  冷空气的侵入也会产生对流云

  但是不正常不代表不会发生。以锡林郭勒盟的“雷雪”为例。前一天局地较暖和,次日北方冷气团快速南下。密度大,会被迫插入暖湿空气之下,快速前行。这迫使上升,在高空形成对流云——甚至是夏季的雷雨云。云层中电闪雷鸣,落下的冰晶不会融化成水滴,因为下面是冷空气,所以我们看到了雷电交加的奇观。

  打雷会不会是灾难的先兆?真的会预示着第二年收成不好吗?

  冬季的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从前面的介绍中,大家已经知道这是由于冷空气快速移动而引起的局部天气现象。由于上空有大量暖湿空气,雷雨可能伴有大雪和暴雪天气。在西北牧区,如果牧民准备不充分,牛、羊、牲畜可能因缺少草料而冻死、饿死。北方有“雷雪十柱九空”之说,大致是指牲畜死亡的现象,但这不等于雷本身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雷雪在某个地区很少见,但我国幅员辽阔。从全国来看,每年冬季雷电大发的地方几乎只有一两处,自然灾害就地不发。因此,我们不应强行将其与“天劫”联系起来制造恐慌。

  #内蒙古暴雪天空现“雷雪”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