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32 岁,本硕 7 年,工作 5 年却没有起色”
如果不想错过这里的分享,一定记得" 设为星标 "。
点击上方 " 璃语职美人 " →点击右上角 " … " →点选 " 设为星标 ",才不会错过每一期的推送。
文 | 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01
" 老师,上次咨询后,你的建议是让我切换职业轨道,我也挺认可你的建议,而且你也给到了一些职业方向供我参考,可是我不甘心 ...... 我本硕读了 7 年,在这个单位做和专业对口的岗位已经 5 年了 ...... 如今我 32 岁了,后面还要考虑恋爱结婚成家的事情,年龄已经容不得我折腾了。老师,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来访者孙萌(化名)在咨询结束后的第五天,给我发了这样一封邮件。
我想了想,给她做了以下回复,大意如下:
1、本专业的工作是你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当时只是冲着这份工作所谓的光鲜和高薪,自然会导致内部动力的匮乏。
由于内部驱动力的缺乏,导致你既缺乏意愿深入研究本专业,又未能积累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你做了 5 年专业对口工作却迟迟无法成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2、既然这个职位、这家公司甚至这所城市不在你未来的蓝图内,何必非要把自己绑在所谓的 " 专业 " 上呢?
事实上,在过去的时间里,你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你从来不敢踏出这一步;
3、人这一辈子,不怕走错路,就怕不给自己其他的机会或尝试。
选错路很正常,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及时止损,但怕就怕明明选错了路,还各种自我安慰和说服,就这样蹉跎了一生 ......
回复完孙萌的邮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02
回想很多人选择专业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擅长什么呢?
你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是如何选择的专业?
是不是家人觉得这个专业在当时很热门,所以你就报了?
是不是你家有亲戚从事这个专业,似乎你报考这个专业未来能有人 " 罩着你 " 一般,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是不是当时你的成绩并没有什么优势,为了能最大化发挥分数的价值,上一所较为理想的学校,所以在专业上退而求其次,报考了分数能够的上、但你一无所知的专业?
是不是你因为讨厌某个学科,于是采用排除法,不考虑需要学这门学科的专业,就在有限的几个不需要和这个学科打交道的专业里,挑选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讨厌的专业?
......
你是上面的哪一种情况呢?
是啊,多数人选择专业的时候,其实是 " 两眼一抹黑 ":既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专业,仓促草率的决定注定了今天的种种困惑和迷茫。
可怕的还不止于此,最可怕的还在于,大学 4 年迷迷瞪瞪过来了,毕业那会儿为了逃避激烈的求职压力,于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学校里读研,而在其他专业上你依然没有任何探索,只能选择这个你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专业,一读又是 3 年。
整整 7 年下来,你在专业方面除了知道些专业名词之外,并没有学习吸收到关键点,这一纸研究生文凭是有多 " 水 ",其实你比其他人更清楚。
不过这纸文凭在校招的时候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寻找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中能为自己谋得一家不错的公司或平台。
然而,当你真的投身职场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专业问题时,你之前掩藏或埋下的问题终于爆发了:它让你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大过成就感;它让你在这份工作中更多的是在疲于应付,从来不走心;它让你的内心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戾气,像个饱受委屈的 " 受害者 ",恨不能向每个人控诉这些年来你所遭遇到的不公和痛苦。
这是千千万万的 " 孙萌 " 们大概的职场心路历程。
03
在我看来,任何一份专业或职业从来都没有错,它希望真正热爱并且愿意投入努力的人们加入,一起致力于推动专业或行业的发展,而正是那些贪图好处试图浑水摸鱼的人们才是最需要反思的。
你知道吗?
你守着一份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表面上是为了 " 不浪费 ",但事实上,可能会造成更大的 " 浪费 "!
就像有段话说的那样——
" 只因为学生时期选择了某个方向,哪怕不感兴趣甚至不擅长,也硬着头皮顺着逼仄的小巷继续走下去。可人这一辈子,明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选错了,换一条也许就柳暗花明;只是不少人选错了,抱着‘算了吧’的态度。不仅把‘专业’搞得很不专业,还白白荒废了大把时光。"
为了方便说明,我就以我自己为例好了。
首先,从特质维度分析。
我的主导功能是外向感觉,辅助功能是内向情感。
但是如果任由这两个功能发展,我很可能会在理性分析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我在从事会计之前的情绪很不稳定,特别容易受他人影响 ...... 因此,我需要发展理性思维功能,方能让我的主导和辅助功能得以更为有效地发挥。
之前 10 多年的会计学习及工作经历,无疑大大提升了我的理性思维功能,让我渐渐有了客观分析和判断事务的经验和基础,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咨询,甚至一些线下分享乃至演讲,都离不开理性思维功能。
其次,从能力维度剖析。
作为更长远的发展方向,无疑我现在从事的事情更能匹配我特质中的主导及辅助功能,但是这些年学习会计及从事会计职业的经历,也为我的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很多能力渐渐潜移默化成为 " 可迁移技能 "。
例如,我的财务思维和理念、分析事物时的务实和冷静、甚至于如今自己开创工作室带领团队需要的领导力,以及相应的费用控制等等,都和我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密不可分。
当我发现这些核心的东西一直给我提供力量和支持时,我十分感恩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
最后,如果你能找到擅长又喜欢的领域,建议尽早投入。
不过,有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财务从业者很多,按照我的特质,如果继续在财务领域,我依然发挥不了自己的特质和优势。
后来经过探索,我终于发现了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领域,于是我果断经过两次转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用了 6 年时间在写作咨询领域就出了成果(出了书籍、开了工作室),而我之前用了 10 多年的时间在财务领域却鲜有成果。
换句话说,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收益和成就感,是那份你从事多年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所无法给到你的。
04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提问,大意是:
"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拍案叫绝的回答是这样的:"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所以,当今的职业发展趋势早已不再是一人一生一份职业做到老的传统模式了,而是你在各种尝试和探索中,找到可以运用的多种版块,慢慢地搭建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点。
而那种效仿前辈不需要动脑就可以安稳无忧的职业时代,正在悄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最后,我想和你说——
人生漫漫,千万不要让自己被所谓的专业、工作甚至某种身份裹挟了;你不知道今天经历的一切对于未来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何妨大胆一点,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但如果因为惧怕未知,你就此关闭了种种可能,自己给自己 " 画地为牢 ",固守着一份不擅长又不喜欢的工作,那么毫无悬念地,你只有眼睁睁看着其他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而你渴望的改变却永远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以上。
今天的文,别忘了点个 " 在看 ",记得转发分享,谢谢你的鼓励哦
-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生涯咨询师,女性作家,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 " 主理人及原创作者。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2021 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持续热销中。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 "(crystal_words)↓↓↓
公众号热文回顾(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微信后台更改了推送规则
现在大家收到的推送开始变得杂乱无章且不稳定
因此
一定要设为星标啊!!!
这样就不会错过最新的推送了
步骤如下:
1. 点蓝色 "璃语职美人 "
2. 点右上方 "···"
3. 点 "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