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思考:自动驾驶、机器人和空间计算结合是下一个转折点
陆奇是中国AI领域的布道者之一,曾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担任要职,如IBM、雅虎、微软和百度,是华人在美国科技公司中最有权威的高层人士之一。他勤奋工作,曾每天早上4点起床跑步5英里,6点准时到办公室,但最近他表示已经跟不上大模型时代的速度了。在最近的分享会上,他分享了对大模型时代的宏观思考,包括拐点的内在动因、技术演进、创业公司的结构性机会点,以及给创业者的建议。他还回顾了自己与OpenAI CEO Sam Altman的认识经历,指出奇绩创坛的前身是YC中国,他也是YC全球研究院的院长。
新范式的新拐点
陆奇认为任何体系都由信息系统、模型系统和行动系统三部分组成,数字化系统和人也是如此。现今的数字化产品和公司本质上都是信息搬运的公司,但即使如此,它们已经改变了世界。陆奇强调了信息搬运这一点,称这些大公司都只是移动字节而已。他以Google的诞生为例,阐述了获取信息的边际成本从变成固定成本所带来的结构性改变,指出模型成本从边际走向固定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认为模型和人有内在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认知模型、任务模型和领域模型三种模型的组合,而大模型能够逐渐学会这些模型的能力。因此,人唯一的价值就是拥有多大的见解。
新范式的历史环境
陆奇强调下一个转折点将是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和空间计算的结合,这将使行动无处不在,降低人类在物理空间中移动的成本。模型的成本将从边际成本转向固定成本,使自动化和自治成为无处不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紧急性、代理性、可负担性和具身化的出现实现人工通用智能(AGI)。OpenAI 目前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关键技术包括 GPT 模型,如 GPT-1、GPT-2、GPT-3 和 GPT-4。OpenAI 的融资结构旨在避免将回报与控制混淆,公司的投资者没有控制权。相反,他们的协议是以债务形式结构化的,一旦 OpenAI 赚取 200 亿美元,它将成为一个回馈社会的非营利组织。
新范式的社会环境
在人工智能领域,bigness is betterness,即模型越大、数据越多越好。转型的范式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前进、持续产生价值的引擎,而这个引擎就是由transformer和GPT模型体系构成的。GPT模型可以高效压缩信息并表达世界的信息,持续提高模型能力,在子概念空间中进行泛化。OpenAI将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努力让模型更稀疏、扩展attention window,增强递归因果关系的推理能力,并提供更多的模态、token空间、稳定性、计算、基础架构工具等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