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 浸润思想 商丘昌华中学教师专业阅读线上分享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成长,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商丘昌华举行了“书香 浸润思想”教师专业阅读征文活动。让他们以书为友,以书为鉴,用缕缕书香浸润他们的专业成长!
大道无行 大爱无声
小学部张文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诚如斯言,读完《爱的》这本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认知。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独特形式,描写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的生活。文章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和对祖国的爱。该书文字简单朴实,人物极为平凡,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
作为教师,真正的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那幼小的种子内在的生命力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他,让他向阳而生,枝繁叶茂。
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助力孩子成长。要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从生活的点滴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地爱自己的学生,以爱润心,做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行中有慧的有温度的教育人。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初中部常允: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知识的苍茫大海面前,作为老师的我们,穷其一生,获取的知识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作为一名教师,对此感同身受。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后,愈发感觉阅读对学识积累,思想启迪的意义。
宋代苏轼一生留下了两百多万字著述,他的成就与他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有很大关系,他强调“其学必始于观书”,倡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理念,对于今天读书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书中说,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名教师热爱阅读,他就能不断汲取各领域的前沿知识,扩大认知范围。如果他能把阅读所得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就能逐步提高教育水平,积累个人见解与创意,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乐学,扩充自己,才能让教学妙趣横生。一名教师只有用深厚的知识积淀做基础,才能轻松地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乐学,才能让课堂妙趣横生,其乐融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在“师”与“生”双重角色中不断切换按键,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常教常新!
征途漫漫 教艺无涯
高中部王楠:
一位教师之所以能经历“老师——匠师——名师——人师”的提升,一定是知识储备、教学技能、教育思想和教师智慧的积累、淘漉、自成大家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最为高级别的无疑是教师的智慧。
在《致语文教师》中,余映潮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沉淀下来的四十则教育教学智慧。余老师在书中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结合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智慧进行了诠释: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
做智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成长积累。一个语文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正如马丽老师所言“博闻强记是语文教师的根,妙语连珠是语文教师的气,砥砺深耕是语文教师的魂,积累决定底蕴。”要成为一名智慧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将经验和反思沉淀为教学智慧,用智慧开启学生心智。
社会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有智慧的教育需要有智慧的教师。向先生致敬,也愿我们每一个在漫漫教育征途上,上下求索的语文老师都能做一名智慧型的语文教师,以智慧开启学生思想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