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之华在北美落基山下绽放
书法艺术之华在北美落基山下绽放
—屠新时书法传承创新和国际传播
任友諒
2023年3月,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共8分册,由8位中国书画艺术家各二十幅作品合成。其中第三册是《屠新时书法作品选》,书中精选了他的的二十幅书法作品。据悉,能够被教育部教材相关部门严格选审通过,成为名师教学范本作者,屠新时是其中唯一一位旅美书法艺术家,很为难得。
受国内媒体之约,需要撰文介绍评论一下屠新时的书法传承创新,特别是他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和走向海外高端艺术殿堂的丰硕成果,作一推介。我很高兴有机会,谈谈我对屠新时书法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在北美落基山下,我兴会与新时书法同道,我也作为传播介绍中国书法艺术和传承创作的共同参与者和见证人。
我与新时相识相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落基山下的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1994年美国“7-4”独立节,他和夫人创办了中文周报《中美邮报》;1995年,我们携手共同创办了科罗拉多州有史以来第一个汉字书法文化学术团体--美国落基山中华书法学会。我当时的第一印象是,屠先生与其师从的一代宗师沈尹默入室弟子胡问遂先生一脉相承:临习创作了几十年的毛笔字,持之以恒。更有甚者,新时旅居海外后,不仅是自己关门习练,作品屡屡参加国际书法大展并获大奖,而是以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者,以走进大学、迈向艺术博物馆为自己使命。他的身影堂堂正正,他的脚步扎实、沉着而坚定,他做到了海外华人之前在北美大地未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与中文传媒事业的广度。
1997年起在纳罗帕大学开设中国书法课程,2009年在校园国际书法展校长出席
纳罗帕大学中国书法课程,学生们在校内书法展自己作品前合影留念
纳罗帕大学中国书法课程,学期结业课上每位宣读论文并展示自己书画作品
科罗拉多大学书法课学生 2017年春节前夕红纸书写《春》迎春天到来
这二十多年来,新时在美国两所大学创立开设了中国书法与文化课程 ,已有七百多人次大学生完成此课程 、拿到学分并创作出汉字书法作品,堪称是—个实打实的中西文化对话交流和不同文明互鉴的成功实践。新时是美国落基山中华书法学会会长。在他的主持带动下,在科罗拉多州举办了多项国际书法展活动,2017,2018年先后在奥罗拉市公共图书馆大厅举办了两届《中华文字之美--国际书法大展》,出版了两集书法作品集,20多个国家地区的书画艺术家作品参展;还把美国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组织到北京、上海、青岛、重庆等多个城市和大学的国际书法艺术展展,获得了中美社会各界人士的佳评赞赏。他还到美国和中国20多所大学分别用中英文作“如此古典 如此摩登:汉字书法之美”专题演讲,让汉字艺术审美的意义和其人文价值之光射进中美两国青年学子的内心深处。 新时的多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走进了国际主流社会的高端艺术殿堂,包括丹佛艺术博物馆和大学校园内的艺术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自1999年起先后两次有价收藏新时的5件书法精品,其中《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五尺对联在艺术博物馆内长期展出长达12年,创了华人书法作品在海外艺术殿堂展出时间的新纪录,多家媒体有专题报道,影响深远。2016年8月新时的三件大字作品再次被收藏,其中《天问》一幅在2017年和2021年前后两次展出达一年5个月时间,(丹佛艺术博物馆于2017年底至2021年10月间因改建重新布展亚洲馆关闭未开放),2017年5月,在作品展出期间还在博物馆学术大厅向近百位美国东方艺术专家与爱好者作了《中国书法之美》的英语专题演讲,美国听众的反应十分热烈。他的中英文书法专著《书法与中国大智慧》、《墨韵易经》也走进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和书店,成为他在两个大学书法课程的学习参考书目,并销售出数十本为满足读者对赏析书法艺术的需求。这是新世纪中的一个成功的正向传播平等对话的新历程:真正做到了让中国书法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个成就,也被国内不少艺术名家和教授所称道。2020年和2022年两年多间,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先后两次邀请屠新时共同出版油画与书法作品合集,并称屠新时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中国艺术家。为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实现了新的、伟大的跨越”。
丹佛孔子书法课堂的书法课学生的书画作品受到中国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全美十大艺博馆之一丹佛艺术博物馆北馆2021年10月全新装修重新开展
2000年起 屠新时两件博物馆收藏作品长期展出,此件草书展示了8年(2006)
中国CCTV《墨润五洲》编导摄象组到丹佛艺术博物馆拍摄中国馆(2012)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黄屏夫妇参观丹佛艺术博物馆(2010)
2016年博物馆再次收藏屠新时3件杰作,2017年5月在亚洲馆内同时展出
科罗拉多华人称当代书法艺术作品进入博物馆是华人的光荣与自豪
为近百位亚洲艺术学会的艺术及收藏专家作《中国书法之美》演讲(2017.5)
《天问》草书作品在重新装修布展的中国馆的红墙显著位置再次展出
美伦美奂的丹佛艺术博物馆灯光夜景 迎接2023新年
2017丹佛国际书法展开幕式,20多个国家地区的书画作品参展盛况空前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洪磊亲自出席 2018 第二届科罗拉多国际书法展
2016上海“墨润五洲”国际书法展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隆重开幕
首届中美师生书法作品展在上海文庙隆重开幕(2006)
文房四宝与汉字书法海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2011)
下面,我对新时的书法新作和博物馆收藏展览的作品作一赏析评点,与大家共享。
「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这是新时最近的草书作品,励志诗好,书法也奇!概括了他最近的创作状态,笔锋如有神助。这是来自岁月的积累、学识的沉淀。新时擅长行草,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思虑通审,笔法精熟,流利舒畅,下过功夫。他的作品内容大多采用言简意赅的警句,按其不同的哲理内涵,选择不同的书法风格加以表现,将哲人的智慧寓于书法的韵味之中,往往着重于弘扬华夏文化一以贯之的浩然之气。草书贵在流畅。纵观其用笔,以中锋立骨,辅以侧锋;挥毫落纸,得势求变,中锋和偏锋刚柔并济,求变化中有呼应,表现在点划之间的呼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做到以二王,米芾、黄庭坚等为典型代表的“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作品达到整体和谐,一气呵成。在书法协会定期聚会交流切磋书艺时,每见他当众挥毫,引笔铺纸之初,常常潜心冥会片刻,除去俗气,然后纵横奇崛。用笔往往以侧险取胜,风韵妍美,自成一格。总而言之,心态平和,偶然欲书之时,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得心应手,神融笔畅,清雄灵逸。尤其在书写豪放不羁的草书作品时,更是一泻千里,一挥而就,彰显出气象万千的雄杰气概。可以说,新时的草书不啻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无声而具有音乐的美感,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沈尹默)”。
书无俗韵精而劲 2022 屠新时虎年之作
其次,我想着重讨论美国艺术博物馆跨文化的书法展出效果。新时的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充分体现生命力的自然流动。参观者对其作品融思想(哲理名言)、山水(诗情画意)、人物(翰墨风格)于一体,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2017年5月,丹佛艺术博物馆特别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介绍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屠先生作为该博物馆三件有价收藏的展品《天问》、《危机》、《通变》的作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都能从视觉到文义哲思,汉字书法是如何通过线条力度的生命意象、把哲理名言的文字内涵、微言大义、和翰墨的独特形式相结合、呼应、乃至彼此形神同构的。
《危机》 2016年 原件由丹佛艺术馆永久收藏
例如书法大字作品《危机》,是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屠先生书法艺术的一个范例。这幅作品以德艺双馨的风格,使书法的形式美与文字内容的哲理,亦即文义和书艺的“双核”,达到了有机统一。中华书法不仅仅要注重视觉效果,做到作品布局章法得当,而且要使文字的结构韵味表现出个性、情感和神采;更深一步,则是书法作品中的文字涵义会给人以启示和震撼,由此使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有所感动。具体地说,书家以柔和枯墨写“危”字,行笔飞絮,代表潜伏着危害性的昔日枯草,它将随烈火燎原而化为灰烬、化为肥料;而以浓墨重彩写“机”字,遒劲灵动,象征新生的芳草,充满生命力量,随时迎接春风化雨般的机遇,茁壮生长。《危机》二字,用笔工稳而气势流美,充分发挥了书法笔墨的特殊魅力,又能做到以文领艺,含有深刻辩证寓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力量。
《天问》 2000 原件由丹佛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天问》一幅,下笔泼星飞溅,配上背景的葡萄酒色点染,以及画面的通体布局,使一气呵成的飞白有如神来之笔,浑然天成。总的说来,书法的飞白,贵在用笔力度酣畅纯厚,严谨险劲,而又顾盼生姿,楚楚动人。出乎意料的是,中外参观者都知道《天问》诗原作者、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字。他们在交流中追溯到1953年,当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曾经通过决议,确定隆重纪念包括屈原在内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今年2023年恰巧是诗人逝世2300年。《天问》中问及的日月星辰、治乱兴衰的经典台词:“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阴阳三合,何本何化?”仍然是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热门话题。有的参观者引用英国抒情诗人雪莱的诗歌《爱的哲学》(Percy Bysshe Shelley: “Love’s Philosophy”) 做比较,来回答“谁传道之?”的问题,更有人联系到著名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屈原和雪莱、爱因斯坦等名人虽然时隔几千年、相距十万八千里,然而他们从不同角度阐明同一个道理:宇宙空间必定存在着一种“大爱”的力量,才能维系着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日常运行规律,使之经久不衰。由此可见,中国的书法艺术,名副其实是人类共同的“由艺悟道、道法自然”的正能量。当时,我作为在博物馆作品现场展示的一名义务英语翻译,亲眼看着老美在《天问》作品面前表现出如此崇拜中国书法的神情和言语,给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挣得了好大的面子!也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不胜荣幸之至!
美国国会六届联邦众议员马克.考夫曼和即将送进博物馆的《通变》合影留念
《通变》一幅,联系到《文心雕龙》中的“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其“通变”理论对我国古代文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幅作品除了兼具以上两幅作品的优点之外,更涉及到目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屠先生一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立足于中国土壤,兼以阳光雨露、德艺双馨、积极向上,它不可能是西方的所谓“当代艺术”。西方“当代艺术”是西方再现性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中国艺术传统强调精神、心灵、气质,是人文化、自然化、心性化的,而不是技术化、观念化的东西。鉴于中国书法既是纯粹的线条艺术这样的现实,因而它在西方再现性艺术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也很容易逐渐演变成现代抽象绘画,而不再是真正的书法。现在好些青年书法家写的,就很难说是汉字,因为没人能认得出。所以屠先生的书法实践,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食古善化,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坚持继承传统,不失法度,朝着正确的方向,以其固有的筚路蓝缕的开拓志向和奋斗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值得高兴的是,笔者刚刚收到新时惠赠的中国河北美术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的《屠新时书法作品选》,书中精印了屠先生的二十幅作品,列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三)。这个示范来得非常及时,有益于书法教学与创作的借鉴和提升,也很难能可贵。我祝贺屠先生在创作和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苏东坡句 2023 屠新时新作
顶天立地 继往开来 2023 屠新时 新作
(作者简介:任友諒,1938年生于上海,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自幼受章太炎弟子朱季海先生的国学启蒙,以及外曾祖父钱崇威的翰墨熏陶。 旅美期间曾任专业技术公司高管,兼职具专业执照的中英文翻译师,美国落基山中华书法学会会资深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