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重磅发布!
出门旅游前,用手机查看景区实时卫星图,看看拥不拥挤!孩子快升学了,“调”颗卫星看看新校园的建设进展怎样……普通人用手机“玩”卫星的时代不远了!
近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一期工程项目启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副校长唐其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合作单位负责人出席。
针对当前我国卫星遥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不稳定、应用少”等诸多问题,“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计划通过卫星星座组网观测、全球稳定覆盖+超高空间分辨率组合、智能规划与观测、场景需求分析等措施,提高卫星观测效率、时效性和准确度,拓展产业应用范围,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规模大,可有力推动烟台航天产业发展,全面构建重大配套、星箭制造、海上发射和空间信息服务的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为“东方慧眼”星座的首颗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的试验成果展开介绍,畅想今后全民“玩”智能卫星的生活。
8分钟帮你开启“上帝视角”
李德仁院士团队展示了“珞珈三号01星”传回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动态影像,都是凝视视频数据。李德仁院士介绍,“珞珈三号01星”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模”——首次搭载了具有面阵推扫、面阵推帧、视频凝视等多种成像模式的轻小型遥感相机,打破现有单一成像模式,可依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单张图像数据、凝视视频数据、三维立体数据等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
兰州三维实景展示
“珞珈三号”01星在轨稳定运行三个月来,已经为土耳其叙利亚地震灾区评估、我国内蒙古阿拉善煤矿坍塌灾情评估等救灾行动提供了及时的数据服务。“珞珈三号01星”的成功研制、发射、验证是武汉大学团队20多年围绕独立、自主、安全、可用的空天信息智能服务研究的成果体现。
李德仁院士介绍,作为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在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实验支持下,它已顺利完成亚米级多模式光学成像、智能化在轨数据处理、高效率数据压缩传输、分钟级全流程信息服务的在轨科学实验,成功验证了从用户任务请求到用户移动终端获取服务仅8分钟的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能力。
200颗卫星组成慧眼星座
李德仁院士表示,“珞珈三号01星”取得的系列成果,将推动卫星遥感从传统的专业数据服务向大众化、智能化和实时化遥感信息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2022年10月,武汉大学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东方慧眼’星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计划在2027年到2030年建成全球服务系统,到时候整个星座预计有200颗卫星在轨。”
据介绍,这200颗卫星的组成,除了“珞珈三号01星”这样的光学遥感卫星,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雷达卫星。今年5月15日左右,武汉大学团队研制的雷达卫星“珞珈二号”01星,就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李德仁院士畅想,“东方慧眼”星座项目要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将来几乎每个人的头顶上可能就有一颗“东方慧眼”星座的卫星,普通人就可以用手机“调用”头顶的卫星,3到5分钟内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
李德仁院士表示,“东方慧眼”星座将来会以非常低的价格来为全社会服务,“旧时王谢堂前燕”即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大众“玩微信”向大众“玩卫星”的时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