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受批评”和“经常被鼓励”的孩子,哪个更优秀?父母收藏

  生宝宝的过程需要十个月之久,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妈妈在这期间都是怀着美好的心情盼望着宝宝出生的。但是教育孩子却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孩子是个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在培养孩子性格的同时还要照顾他的自尊和人格,不少父母都很头疼。

  

  在教育这件事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批评教育,一种是鼓励教育,中国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批评教育,他们相信“玉不琢不成器”,其实这也是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

  

  优秀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而是用爱和鼓励,为孩子铺就充满自信和光明的未来。

  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有一位亲戚是初中的老师,所以他为我订阅了作文书,每个月都会有新的作文书送到家里来。

  

  在那个农村书籍匮乏的年代,那些作文书往往被我翻来覆去地阅读。

  看多了,作文书里面的一些句子就会被我借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面。

  因此,小学老师就觉得我写作文比别的小朋友好一些,因此常常夸奖我的作文,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里面念给大家参考。

  

  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也因此,更加喜欢阅读和写作了。

  上初中以后,凭着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作文写得更有进步了。

  初中教过我的两位语文老师都无数次在班里表扬我,说我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我也因此和语文老师的关系特别好。

  

  尤其是一位姓油的初中老师,直接在班里夸我,叫我长大了以后去当作家。

  虽然我现在并没有成为作家,但我后来写教育专栏,给公众号供稿,以及现在能够做到比较轻松地日更,这都源于当初积累的一点点写作上的优势。

  

  如果没有小学到初中,每一任语文老师持续不断地夸奖、鼓励,想必我也不会热爱写作,更不会相信自己在写作上是擅长的。

  所以,外在持续不断地夸奖,是孩子发现自己特长的密码;持续不断地鼓励,是孩子展现自己特长的基础。

  

  英国纪录片《UP》里,有一个男孩叫做Neil。

  小时候的他特别爱笑,眼睛闪闪发亮,他说长大的梦想是当宇航员。

  

  出生在中产家庭、而且从小有目标,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孩子以后会有一番作为。

  但令人遗憾的是,28岁的时候,他成为居无定所的流浪汉,沦落到靠救济金过活。

  49岁的时候,即使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议员,生活依然困顿。

  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的:想法很多,但缺乏积极行动。

  

  这是因为他童年被父母否定太多的结果。

  从小到大,父母鲜少夸他,更多的是数落。

  尤其是当他考牛津大学失败后,更是遭到了严厉父母的各种否定和羞辱。

  

  父母无情地判定为他就是不适合读书,想当宇航员的梦也是白日做梦,这让他更加破罐子破摔,最后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

  几米也曾在自己的漫画中说的: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大人长期的否定,如同冷水一般,浇灭了孩子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也打击了孩子勇于尝试和挑战的动力。如果永远有一句否定在等着孩子,孩子难以有勇气去做更好的自己。

  

  从小被适当表扬的孩子,长大后更加优秀

  曾有项研究调查数据显示:

  一个经常处于负面评论的人,潜能仅能被开发20-30%;

  如果能得到肯定,就能上升到50%;

  如果得到来自家庭的肯定,那么潜能则可以被开发70-80%。

  换句话说,一个经常被表扬和鼓励的孩子,比经常被打压否定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两种教育方式之间,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可能看不出什么“后遗症”,但是多年后,二者之间的差距就会非常明显。

  多年后,经常被鼓励的孩子情商更高

  妈妈经常鼓励孩子,在每件事情上都会非常顾及孩子的情绪,孩子的自尊被维护了,他就会懂得如何去维护别人的自尊,包容别人犯下的错误,这种孩子通常情商很高,很容易和同事打成一片。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从小和父母真正吐露心声就很少,很沉默寡言,一直是一副“冷酷”的面孔,不太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朋友就会很少。

  

  多年后,经常被鼓励的孩子更孝顺父母

  小时候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充足的爱和呵护,他们和父母总是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将来长大后也更愿意为父母着想,会变得很孝顺。

  被批评长大的孩子,可能从小和父母交流比较少,也不能说是不孝顺,他们面对父母的时候,都可能会有些尴尬。

  

  多年后,经常被鼓励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加自信

  经常被鼓励长大的孩子他们内心默认父母是自己最牢靠的港湾,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内心会充满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和别人社交更容易受欢迎,他们通常都是自信又风趣的。

  

  被批评长大的孩子总是沉默寡言,做什么事情都考虑很多,情绪也总是很敏感,小时候经常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后也很有可能成长为讨好型人格,将来的生活会很辛苦的。

  孩子并不是批评就能变优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因材施教,懂得变通,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和夸奖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理才会更健康,才会变成优秀的大人,

  

  在《父母的语言》中,作者告诉我们: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也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