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创新教育

  

  想象力与创新力息息相关,想象力贫乏必然没有创新力。无论是科学技术创造,还是艺术创造,还是生活创造,无不需要自由的想象力。

  孩子不是操练题海,而是阅读名著;校园应飘溢书香,而不应刷题。教育浪费在浩大的操练中,却打着学知识的神圣幌子!教育改革的前景在于,用阅读取替操练,用书香校园取替题海泛滥。

  语文教育的根本失败是从没有培养孩子沉浸式的深阅读习惯,却错误地徘徊在工具论的偏见里。多少孩子热爱阅读?更不用奢谈热爱名著了。

  命题专家似乎并不清楚,繁难的理科难题与创新力无缘,阅读却是最好的创新教育。

  只要阅读抵达沉浸的深度,想象力就获得自由,情商就得到最佳开发。可是有多少家长和老师懂得这个道理!

  

  阅读必须发展到审美的沉浸状态,才有创新。老师的责任是培养沉浸阅读的习惯,恰恰不是聒噪不休,不断地干扰孩子阅读。孩子到高中也没有享受过沉浸式阅读,正因为老师的干扰。

  短制的课文沉浸的深度有限,远不能跟经典名著相提并论,真正达到白日做梦的深度阅读,只有经典。

  一本名著,安静的环境,独立的阅读,是抵达沉浸式阅读的基本条件。为什么沉浸式阅读是想象飞翔的蓝天?

  1文字是想象的最佳材料

  与抽象推理的逻辑不同,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生动感人的形象。文学是间接艺术,文字是抽象符号,必须经过读者想象才能幻化成逼真的生活。没有想象,阅读是枯燥无趣的;想象激活才有真阅读。只有在想象的作用下,读者才进入文字背景的情境,发生感染,升华到审美。

  

  同时,阅读用情感推动想象。只要在独立的阅读中受到感染,自我就拥有读下去的动力,情感的动力鼓动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文字的蓝天。即便是悲情,也有极大魅力,推动阅读和想象。

  还有性格的力量、情节的发展都推动想象飞翔,自我就享受到沉浸式阅读不可言说的快乐。

  此外,阅读也是发展想象力最便捷的方式。音乐也是极好的想象材料,但音乐不是时刻都可拥有,名著信手即可打开阅读。

  2文字描绘的生活是段面式组接,字里行间有丰富的空白,供想象飞翔。

  无论怎样细腻的描绘,文字都只是段面组接,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字里行间不能不留下许多空白,这就给想象提供再创造的广阔天地。

  这是阅读为想象创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想象为什么要填补文字间的空白呢?因为段面之间充满生活逻辑,想象必须用逻辑来连缀段面,使文字描绘的生活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3阅读与自我经验接轨,创造性想象非常自由

  阅读最重要的特点是与自我有关,在情感的作用下,自我的相关经验就苏醒,从而产生最具魔力的再创作,创造性想象获得极大自由。这就是“千个读者有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中,自我拥有绝对权力,将自我经验与文字描绘的生活自由碰撞融合,产生高度个性化的阅读。

  这是阅读最有魅力的领地,自我心中活跃的人物既不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因为打上自我经验的色彩;又不是自我经验杜撰的人物,因为总有作者笔下人物的客观依据。

  这就给想象驰骋创设极佳的天地,只要沉浸于阅读,想象就在惬意自由地飞翔,悄然而高效地发展想象力。想象不仅穿越时空,可以翱翔到作者的远方;也可自由翱翔到自我经验的远方,并将二者完美融合,进入再创作的佳境,使想象力和情商都获得极好发展。

  然而,高考命题专家并不知晓,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正是淹没于题海,无论练出怎样的高分也无缘创新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