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都不去考公务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以前有位朋友说过这样的观点,特别认同。
他说有两种人特别适合考中央部委。
一种是家境优越,无需担心将来在北京定居。毕竟将来在北京定居,要想过得好,现实情况所需的经济条件等等要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一种是家境贫寒,寄希望于改变的。自己情况已经很糟糕了,通过奋斗到部委这个平台,通过个人给下一代奠定一些基础,自己这一代是不用太考虑过上好日子了。
除此之外,其他的大多数都要靠情怀了。
虽然这只是部委的情况,但从每年的实践中来看,依然有不少穷人家的孩子考入部委机关。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一看穷人家的孩子不去考公务员,就把原因定义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不知道怎么去复习、备考。
但这种论点根本立不住。因为纵观部委的干部结构,你会发现部委很多局级、处级干部的出身,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如果你认为,穷人家的孩子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的话,那么又怎么解释在信息渠道并不通畅是过去,穷人家的孩子考入部委的比例反而更多一些呢?
当然这种反驳也并不是铁板钉钉式的,毕竟部委的福利待遇相比过去,是有所下降的。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也许就不会选择了。当然也有人说,这个人有问题吗,不去选择部委?其实现在就业多元化了,很多年轻人不一定再是,有了部委就业机会就一定要选择部委。之前遇到某沿海省份的组织部门工作人员,人家就直接说,我们的单位比部委差多少?每年也有很多放弃部委来我们这里的。
当视野放在更广泛的公务员考试中,其实现在既没有明显数据来证明穷人家的孩子考公务员是多了还是少了。能被证明的就是,过去信息差可能成为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考试的原因,但现在高等教育和学校的普及,让很多孩子对于公务员考试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而选调、人才引进、事业单位考试这些国考、省考以外的渠道,也变得并不陌生。
我们看到,高考713分高分的云南学生林万东,选择以云南定向选调的形式,回到云南建设自己的家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考不考公务员,更多也看自己的选择,而不再是一种能够找出普遍答案的问题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