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5.6教师考试练习题

  原标题:每日一练:5.6教师考试练习题

  山西特岗教师|教师招聘考试管家

  公告预约

  特岗职位检索

  特岗学校查询

  考试日历

  教招职位检索

  1v1在线咨询

  每日一练

  1.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体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属于( )。(单选)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单选)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的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 )。(单选)

  A.直线式

  B.横向式

  C.螺旋式

  D.顺向式

  4.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单选)

  A.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乡的要求

  5.课程实施计划展开过程是( )。(单选)

  A.安排课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6.国家课程标准是(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多选)

  A.教材编写

  B.教学

  C.评估

  D.考试命题

  7.属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有( )。(多选)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能动的人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8.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判断)

  9.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应该成为教师研究者。( )(判断)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在他的成长档案里写道:“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你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话语像温暖的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横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的成功之处。(案例分析)

  滑动查看习题答案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题干中学校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体现了隐性课程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A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

  B项,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C项,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综合以上选项,本题正确答案选D。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理论。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价值。题干中强调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就是指活动课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A项,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C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

  D项,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综合以上选项,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的编写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有两种:直线式和螺旋式。其中,螺旋式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题干中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有所重复,后面的学习内容是对前一阶段的扩展与加深,属于螺旋式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C。

  A项,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B项,该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该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因此题干中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除了需要依据学生起点和教科书之外,还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因此本题选择A。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安排课程表、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其中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故此题选择D。

  A项,安排课程表是为了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B项,分析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三是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C项,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答案选D。

  6.【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故不管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还是考试评估,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故本题答案ABCD

  7.【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学生观即学生的本质属性,具体以下四个方面:“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指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或教育的客体,不同于简单的“物”,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即具有认识能力、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参加一种规范化的学习。故ABC为正确选项。

  D选项,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与题意不符,错误。

  ABC三项均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BC。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故本题表述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新课改下教师观中教师角色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包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其中,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应该成为教师研究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此,题干的表述正确。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首先,老师在评价手段上运用了质性评价,材料中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老师并没有将注意点全部放在成绩上,而是对学生的性格和态度等方面都做了描述性的评价。

  其次,老师在对待学生上能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这位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并用评语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

  最后,老师做到了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材料中,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不仅在乎学生的成绩,更在乎学生的心理体验。

  总之,我们在对待学生上要向这位老师学习,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学会运用多种发展性的评价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

  推荐查看

  微信回复“2023”查看近期教师考试信息

  微信回复“每日一练”开始做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