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9=400被判错,爸爸讨公道,老师解释后他惭愧不已
最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家长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往往要大于老师。
但是如果父母本事的能力也不够,那么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很可能会闹出大笑话。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上3年级,一天儿子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难题,李先生虽然文化不高,可是心想小学数学无非就是加减乘除也没什么难的,于是就接过孩子的练习册。
李先生看到练习册上的题目是:乐器商店新进了9把小提琴,共花了3600元,售价合理的是什么。
李先生刚一看到题目就信心满满地告诉儿子,排除两个单位名称错误的选项,然后再拿总钱3600÷小提琴数量9,最后得出的400则是正确答案。
能帮上孩子学习上的忙,李先生得意洋洋。可是到了第二天放学回来,儿子却哭哭滴滴地告诉爸爸,这道题是错误的。
李先生看着练习册上的红叉,心理感到十分纳闷,心想这么简单的题目不可能会错,肯定是老师不会教。
为了替儿子讨回公道,李先生隔天就跟着儿子去了学校,他找到儿子的老师,一针见血地质问老师:3600÷9=400居然还会被判错?
本以为是老师的疏忽导致,可是没想到当老师解释后,李先生居然羞愧难当。
原来这道题的最关键信息讲究的是售价合理,3600÷9=400固然没有错误,不过400只是商家的进价。在售价合理的前提下肯定要保证自身的利润。
所以只有A答案498元/把才能保证商家是有利可图的。
听了老师的解释说明,李先生连连为自己的无理举动道歉。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最多,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家长和老师的联系也是尤为密切的。可是很多时候,虽然站在同样为孩子好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老师和家长却依旧存在冲突的可能性。
那么家长和老师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冲突呢?
1. 老师的立场
站着老师的立场上,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最大引导者,家长应该要发挥自身积极的监督和支持作用,让孩子变得更好。当家长不配合工作时,老师势必会感到无力,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2. 家长的立场
家长的工作大多繁忙,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认为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由老师全权负责。但是老师在班级中要面对几十个孩子,难免会出现疏忽,当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会全部归罪于老师。
家长和老师一样,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没有哪个人的成才离得开老师,也没有哪个人的成才是不需要家长,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么家长和老师之间,究竟如何形成和谐的关系呢?
1. 多包容理解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之间多包容理解,作为家长应该要理解管理一个班集体的辛苦,在私底下教育好孩子,减轻老师的管理负担;
作为老师也应该要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于每个孩子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态度和关注度。
2. 多联系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通过沟通老师能具体准确地了解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家庭情况,通过沟通父母也能知晓自家孩子学习上的重难点和性格上的优缺点。
这彼此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也能推动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相处模式。
3. 共为孩子好
家长和老师要想形成协调的关系,就必须要抱有共为孩子好的同等目标。
只有二者之间目标一致,才能站着同等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能切身实际地针对于孩子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合作关系。
家校联合是当下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孩子的优秀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老师,更在于家长的协调配合,所以无论如何作为家长应该要理智看待老师的职业,尊重理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