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评价是教学与研究的风向标

■校长如何提升操作领导力①

编者按:校长的操作领导力,是其办学理念、教育情怀、课程领导力和规划执行力,是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生长出来的。面对新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标颁布带动的学校变革,校长如何避免单纯模仿性学习,研究榜样学校操作行为背后的依据,进行原理性学习?本刊特开辟专栏,邀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雨亭博士分别从评价、时间、校本教研及校长专业学习四个维度对此展开论述。

在针对天津、山东等2017年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案例研究时,笔者发现,配置选科走班所需要的教室等物力资源、解决由选科带来的某些学科教师数量和结构不足以及教师评价问题,是校长们极为重视的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较好解决,教室依靠内部挖潜基本能解决,某些学科教师不足的压力可采用聘用代课教师或者区县内教师交流方式来缓解。但教师评价问题却不简单。

首先是工作量问题。行政班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被打破,任课教师的管理责任较过去大增,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走班之后,班主任角色弱化,有的高中实行学生导师制和学长制,有的高中则实行三导师制,即学术导师、成长导师和生活导师,三导师各负其责,协同工作。其次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容易统计分析。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在学习6门选考科目时,分散在新组成的选考班级里,已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组教师团队。

其实,以上是教师评价难题的表层部分。要找到真正的解决之路,应该从进行评价的初衷开始思考。评价是为了引导行为。在评价一所学校的校本改革时,改革目标和策略到底是不是真实体现了校长所宣称的理念?改革策略到底能不能实现改革目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只需分析与改革配套的评价措施就能回答。

如果一位校长宣称,他的学校所进行的改革,是让教师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能自主、会学习的人,同时开发高品质的校本课程,以便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他们兴趣、能力和未来理想的选择机会。但同时,我们又看到,这所学校依然主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与同事的合作程度等都没有进入评价范畴。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该校的校本改革只会停留在理念层面,不会有实质的进展。

从近年来学校普遍进行的校本改革的效果来看,评价不应仅仅是改革的一个环节,而更应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借鉴制造业把质量检查的角色从生产线的末端融入到生产线内部,以此辨认出制约“质量”问题的关键矛盾:到底在何时、哪个环节进行“质检”?把“质检”置于生产线末端体现的是线性、工具化的工作思路,全程缺乏有效的反馈,只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终结性反馈。而把“质检”分布于生产线的全程,遵循的则是立体的、依靠人的主动性的工作思路,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即时质量反馈。

这对校长们思考教师评价问题很有启发。评价不是为了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控制教师,不是为了对教师评头论足,更不是为了在每一位教师心头埋一根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每一位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要起到这样的作用,校长应该怎么设计评价机制呢?

在对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时,校长应有“逆向设计”思路。校长首先要问:在新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标发布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什么样的证据可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态度和理念?用什么评价工具或流程来获得这样的证据?

遵循这样的思路,校长可以考虑三维并举的策略。

第一个维度是制定教师行为的底线标准,把国家对教师的任职要求、师德规范等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评价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如一些学校建设了遍布全校的智慧网络系统,“教师准时上课”这类底线要求的评价就可以通过在教室门口打卡来实施。

第二个维度是制定学生评价教师的量表。加以引导和培训,高中生评价教师在公平、公正、准确性等方面不会有问题。如果操作得当,学生评教将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忽视对学生学习本质的研究,这与学校主要重视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而不去有效征求教师工作对象的意见有关。当然,学生评教到底评什么?怎样评?这是设计改革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想要怎样的结果,就要在评价中进行怎样的设计。

第三个维度是用学生活动助推教师的参与和成长。以往,辅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组织各种学生活动等一般都是学校出台政策,然后或学校安排或教师自愿报名来担任指导教师。由于报酬低甚至没有报酬,学校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果第二个维度学生评教能有效实施,并且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评价中占有重要权重,那么学校就可以同时实施学生助推教师的策略,即不再是学校安排教师或者发动教师自愿报名,而是改为“学生邀请制”,让学生自主邀请他们认为有能力、有热情指导他们的教师。得到并接受学生邀请、认真辅导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更高的评价。如此,学生就能助推教师发展。

如果以上三个维度的评价能够有效实施,学校就能实施基于评价结果、教师团队建设以及分布式领导基础上的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评价、行动就会互相支持,共同形成整体改革的局面。(陈雨亭)

陈雨亭 教育学博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天津市高中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特色高中评审、咨询专家组成员,担任全国多地名师名校长工程指导教师和多所学校的发展顾问。

《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22日第3版 版名:校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