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学与研究第324期)
张瑞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效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问题,如:“我的父母不让我上网怎么办”“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怎么办”。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视频情境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丰富学习体验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来完成知识要点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而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角色扮演,增强法治意识
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中人物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庭法官、检察官等角色,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四、联系生活,感受法治力量
新课改倡导学科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生活案例为依托,积极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校园暴力、交通事故等内容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和探究。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系隆阳区沙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