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宁如何打造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铁军”

  4月17日,西宁招商引资能力专题研修班再次开班。

  4月22日,全市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专题研修班开班……紧锣密鼓,马不停蹄,我市始终坚持通过招商引资能力专题研修班、招商引资产业推介会、招商经验分享讲座、对优秀企业拜访考察等形式,开展针对招商干部的专业培训,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劲头夯实招商基础。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双招双引”已经成为一项技术活,增强招商引资的现实竞争力对招商干部的专业思维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促发展,集中精力招大引强,全力推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探索实行招商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招商引资+特色产业推介”的专业化培训新模式,打造一支“招商引资铁军”,为西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缺啥补啥,

  精准化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设置很有亮点,此次培训聚焦项目招引实践中遇到的本领恐慌、政策盲区、产业疑惑等问题和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前期市委组织部与培训部门之间对接了培训项目,选定了讲师队伍,划定了培训的侧重点。

  “将一个班的学员分成四个小组,这四个小组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进行招商引资全过程模拟实战训练,在各个环节由讲师对模拟实战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现场点评,这就是招商引资工作坊。”4月18日,在培训课程上特别安排了“招商引资工作坊”教学模式,“学员结合我市产业定位制作招商引资流程图和产业招商地图,开展分组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学员们发言踊跃、积极参与分享,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课堂互动,有效帮助招商干部更好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快速提升了参训人员的能力素质,这是此次精准化课程设置的一个缩影,通过学、练、战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模拟演练+实战’将快速助力学员快速达到能力的提升,未来还将更多设置此类课程,帮助招商干部快速进入‘角色’。”市委组织部跟班负责人介绍道。

  老带新,

  招商队伍更加有活力

  经验无高下,人人皆为师。来自全市各县区政府,市委相关部委、市直相关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市管国有企业分管招商引资工作负责人、业务骨干参与了招商能力提升的培训,这当中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整个培训过程中,采用“老人带新人、高手带新手、大咖带菜鸟”的提升模式,促进学员通过交流互动,互学互比互促,向知识型、技能型、学习型快速转变。“招商引资能力的提升与其说是个人素质能力的体现,不如说是整个团队互帮互助,形成强大合力的结果,我们既能学习到老学员的沉着稳重,也能看到年轻学员的富有激情,大家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思想的火花一个接一个,更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地取得实效。”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学员张晓霞这样说道。

  双向互动,

  企业与学员“双向奔赴”

  “带着目标来,带着项目回。”最开始办班的初衷没有改变。

  精准施训,实效为先。培训最后一天,特别设置了西宁市招商引资产业推介会环节,由培训班搭台,为企业和学员所在的园区实现一次“双向的奔赴”。

  这种培训+推介会模式打破了以往“单向灌输”的培训模式,和以往单独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的模式,培训+推介“双向互动”式培训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更广泛,方式更灵活,培训效果大大提升。

  “培训班搭建了企业间的交流平台,我们将互通有无、抱团发展。”西宁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学员方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推介会上,苏州有45家企业参会,并通过推介会与各园区、县区和有关市直单位建立了联系,其中6家企业有深入对接意向,真正做到了“带着目标出来,带着成果回去”。

  (记者 王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