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师生共话,教学相长,增强思政课堂亲和力

  

  怎样使思政课教学不枯燥?提升课程亲和力是关键。为扎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用真理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提高亲和力,让学生有获得感。

  德法课堂铸素养,立德树人促成长。课程组以“学习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为主题, 组织2022级全体学生通过聚焦时政热点,讲述身边故事,手绘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手抄报,创作了优秀作品1000余幅。

  

  通过层层评选、现场展示和网络投票,70份团队作品脱颖而出。5月4日晚,手抄报大赛颁奖典礼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学习会在崇实楼瑞言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获奖学生代表参加,现场学习氛围热烈。

  

  特等奖代表2022级工程造价专业5班周萍分享参赛感悟和学习体会。她表示,本学期的思政课,理论学习密切结合实际,突出趣味性、实践性和团队协作,充满活力,很接地气,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雪红谈到,课程组通过对理论本身的透彻把握,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魅力,并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讲解赢得学生,同时注重寻求师生平等关系的契合点,积极打造探究式课堂,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以问题为导向,切准时事热点,精选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让理论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内心。

  

  用心打磨的课堂教学,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心喜爱。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积极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找准出发点,把握根本点,抓好关键点,明确着力点,打牢支撑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