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和烘托的区别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有定义不同、作用不同、侧重点不同。

  定义不同: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作用不同:

  烘托作用通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

  渲染作用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侧重点不同:

  渲染: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

  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

  渲染手法举例

  在热闹的都市,诗人无心外出,只身在客店里,对着孤灯,抱膝而坐。灯影照着他,只有墙上的影子陪伴他!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写作手法的举例

  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控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