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献艺黄河文化论坛 东营区素质教育结硕果
4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市举行,中外专家学者齐聚黄河口,献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开幕式上,中国内地演员李仓卯与18名小学生共同献上的诗朗诵《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身穿宁夏民族服装的小演员——来自东营区一中一年级的小朋友陈圣喆,目光坚定,台风稳健,吐字清晰,神采飞扬,不禁让现场和电视机、手机屏幕前的观众眼前一亮。
能在如此高规格的活动中参加演出,陈圣喆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老师经常带领我们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鼓励我要勇于展示自己,所以这次表演我虽然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而东营区教育局局长齐方国则表示:近年来,东营区大力推进“石油科技之城,活力宜居之地,教育满意之区,吕剧文化之乡”战略,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推进建设“教育满意之区”方面,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支持到位,成效显著。陈圣喆能登上这样的舞台,就是其中的明证。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老师、教育工作者登上更大的舞台,创造更多的辉煌。对此,我坚信不疑。
推进“教育满意之区”建设,东营区一中无疑走在了全区最前面。
区一中校长曹同国告诉记者,在东营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东营区一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发展新路径,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很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曹同国说:“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实践体验教育,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已经开展了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远足踏青励志之旅、校外实践课程考评、盐馆电馆研学之旅等丰富多彩的实践研学活动,把学生的活动阵地由校园转向社会,不断拓展校内外教育实践资源,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使广大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
创新无止境,传承无绝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年来,东营区教育局在东营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聚力实施“11356”工作思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为全市唯一入选首批山东省“全环境育人”的实验区,在第13届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作典型发言,招生考试、教育资助、体育总会、家庭教育、校园安全工作获得省级表彰,教育满意之区全面起势,硕果累累。
——在第38个教师节,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308名,评树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138名。全区2名班主任在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名教师获首届山东省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所,首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各1所,山东省书香校园、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各1所,山东省绿色校园14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4所,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个,“五育并举”体系不断完善。
——区行知实验学校、文汇街道第二幼儿园等4所中小学、幼儿园,区实验小学等3个学校食堂投入使用,扩增中小学学位2280个、幼教学位810个、学生餐位5154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达到74.76%、97.99%。
——41所中小学校全部提供课后服务,12个学校案例入选全市首批校内减负典型案例,入选篇数位列全市第一,择优遴选51家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
——全年发放资助金13890人次746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288笔340万元,157名残疾儿童、幼儿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园保教,创建全省随班就读示范校2所。
谈及今年的重点工作,东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方国说:2023年是加快打造“教育满意之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大力实施“13356”总体工作思路,锚定“教育满意之区”一个目标,把握“融合”“规范”“共生”三个原则,实施“人心”“资源”“环境”三个开发,打造“高质量队伍建设”“课程课堂”“义务教育办学”“学前教育”“职业及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五个升级样板,筑牢“党的建设”“校园安全”“疫情防控”“安保维稳”“廉洁从教”“意识形态”六项工作保障,努力办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教育,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