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道德丰碑,好人善举蔚然成风

  通讯员 邱辉 顾士刚 吴雯

  记者 李先昭 张政

  “五一”假期,位于睢宁县小沿河东岸的“好人园”里,市民游人络绎不绝。在这里,18座“好人”塑像沿河岸肃然竖立,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在周云鹏的塑像前,不少人驻足赞叹他的事迹。周云鹏“坚守大山26载,走坏数百双鞋”的故事在睢宁广为流传。

  今年68岁的周云鹏,是睢宁县古邳镇岠山林场的护林员。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伴,每天背着40斤重的电动喷雾器,巡守山林36公里、巡护时间超12小时。20多年来,他走坏400余双鞋、用坏4000余双手套。他巡守的3700亩防护林从未发生过火面积超10平方米的山火。2021年11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为“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

  今年3月9日,周云鹏的塑像入驻睢宁“好人园”。和他一起入园的,还有“播撒美育种子,让儿童画传播中国声音”的乡村美术老师朱永,“创办公益书屋,照亮乡村孩子成长路”的基层教师袁世界,跳河救人前留下生死嘱托的90后民警张文章等人的塑像。在当日举行的第二批塑像入园仪式上,县委书记高建民为塑像揭幕,并为入园“好人”颁发荣誉证书。至此,睢宁“好人园”入园“好人”增至18名。

  “一座‘好人’塑像,就是一座道德丰碑。”高建民说。近年来,睢宁涌现一大批“中国好人”“江苏好人”“道德模范”等,他们在平凡工作中书写了伟大人生。睢宁要加大对“好人”及其家人的关心,加大对“好人”事迹的宣传;全县上下都要向“好人”学习,从“好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为全面推动睢宁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和道德力量。

  “好人园”雕塑群是睢宁“好人文化”的生动缩影。“他们每个人都是睢宁人民重情重义、崇德向善优秀品格和道德操守的代表,更是践行睢宁县‘文明新风尚十条’的示范。”睢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海涛说,睢宁以“文明新风尚十条”为引领,积极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好人文化”引领风尚,把良好的道德风尚融入睢宁145万人的血脉中,化作1769平方公里土地上高质量发展的基因。

  早在2009年,睢宁就出台《关于开展“睢宁好人”评选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睢宁好人”评选活动。2013年,睢宁出台《关于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意见》,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对获得各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荣誉的,每月分别发放500—2000元不等的道德津贴。过去10年间,睢宁县累计发放超300万元用于奖励和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

  2016年,睢宁专门辟出1.25万平方米的亲水空间建设“好人园”,以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夏爱民等为代表的首批12位“好人”塑像入园。

  该县还在全县18个镇(街道)建立好人广场,在每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设立好人站,全县400个村(社区)设置善行义举榜。这些“人文亮点”,把道德的力量转化为市民向往文明的追求,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

  在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下,“好人善举”蔚然成风。近年来,全县涌现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和各级“好人”共计110余人。

  “这些好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巨大能量。他们以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真情、温暖了整座城市。”睢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彭亮说。

  “好人文化”无声地浸润着睢宁大地。睢宁县岚山镇袁楼村有6个自然村居民共6700人。曾经,该村干群矛盾突出,村民信访不断。2016年,村民袁世界获评“中国好人”。在岚山镇党委政府邀请下,袁世界开始给乡亲讲述他的好人事迹。在袁世界的影响下,群众邻里关系渐渐和睦起来。“为鼓励更多村民做好事,村里每年都评选一名‘袁楼好人’。”袁楼村党总支书记邢新玲说,村里组织民主协商议事,只要当选“袁楼好人”就能直接参加议事会。“在‘好人文化’影响下,村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