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决裂的原因:政见不合只是其一,野心才是最大主因
长久以来,人们对三国曹操的印象,一直是白脸反派的角色,不过好在后世思想开放,曹操的形象也从开始的纯反派,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枭雄。
说起曹操,便不得不提到他的老对手袁绍,虽说两人在后期斗得你死我活,可前期他们关系却十分不错,
由于袁绍的出生年月无明史记载,所以只能从其他的人的记录中,找寻到袁绍大概的年纪,
曹操与袁绍开始往来,是在建宁二年,那年曹操才十五岁,因祖上为汉官,故而可以进入太学中学习,两人也正式进行往来。
那么为什么前期关系如此好,在团结才是力量的乱世,曹操与袁绍却翻脸兵刃相见?
个人认为野心才是最大因素。
建宁二年,袁绍正在洛阳为其继父守孝,不过这只是表面而已,实际是为了观望政治局势,
同时营造自己的关系网,青年时期的曹操,便是袁绍众多小弟里的一个,
在史书中还记载一件趣事,说两个人年轻时候,属于鬼厌狗嫌的人物,经常结伴一起去外面各种玩乐,行至某一处时,
碰见有一对新人成亲,于是便想恶作剧,曹操给袁绍出主意,说今晚要去抢新娘,两人一拍即合。
到了晚上,曹、袁二人潜入新婚夫妇家中,将新娘子掳走,新郎家见新娘被偷,
于是纠集了一大帮人来追,袁绍、曹操两人带着新娘子慌不择路,走的尽是些不见人烟的小路。
结果袁绍掉进一个泥潭中,怎么也爬不上来,曹操见此将新娘子抛下,急中生智道,
偷新娘子的贼人在这里,吓得袁绍赶紧爬上来,两个人才逃出大部队的追捕。
从这可以看出,年少时的曹操与袁绍是臭味相投。
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举孝廉出仕,那时袁绍已经有二十九岁了,从曹操举孝廉出仕的角度,
可以看出在太学这段时间里,曹操并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并且他本人也说过,自己不喜欢学文绉绉的儒学。
到了光和七年,东汉王朝爆发黄巾起义,曹操从征平乱,后被委任为济南相,这时的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征召,成为其手下的谋臣之一。
中平五年,东汉朝廷设置西园八校尉,袁绍、曹操皆名列在内,两人又再一次相见了。
这个时候,其实两个人已经形如陌路,曹操一心想救汉室,而袁绍却想搅乱天下局势,然后趁乱捞一些好处,
东汉末年,江山在断裂与崩溃之中,旧有的秩序已经无法在维持下去,此时袁绍的内心,
早已经有了政治规划的蓝图,便是通过天下大乱来建立起一个新王朝,这便是一开始的政见不合。
不过这时,两人关系还尚可,曹操对汉征西将军还抱有一丝希望,同时也乐怡让袁绍来主导政局。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曹操的年龄来到了三十五岁,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
最让曹操发愁的,便是何进不顾众人劝阻,执意招董卓入洛阳,结果让董卓以军事力量把持朝政,袁绍本人自己放了把火,就逃回自己的老家冀州。
其实招董卓入京,是袁绍最大的政治失误,他原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董卓为己所用,可却忽略了他那点兵力,
在凉州集团军前面根本不够看,其实袁绍一旦引入外部军事力量,等于破坏了游戏规则,不过在乱世之中,奉行的一向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间点,曹袁两人的关系还没有恶化,顶多就是政见不合,
但目前最大的敌人还是来自于凉州的董卓,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两个人也算是同仇敌忾。
初平元年,曹操来到了三十六岁,而袁绍已经四十五岁了,这一年中发生了天下局势发生很大改变,
首先各地诸侯们以袁绍为首,弄出了一个联合讨董的联盟,其次盟军大败徐荣,曹操在盟军中的地位十分微妙,表面上虽然地位,
因为这个时候他没有任何官方名分,只是以个人名义在地方召集士兵,联盟核心却是一些被董卓任命的官员,
例如刘岱、张邈等人,不过曹操因为与袁绍关系亲密,故而可以进入决策高层,并且主导了汴水之战。
不过仗没打赢,给关东军内部造成极大的震动,曹操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时除了依附袁绍,他再没有别的方法。
到了初平二年,袁绍截杀韩馥夺走冀州,让曹操统领了东郡,并且还打算立刘虞为新的汉帝,这也成为让两个人走向决裂的导火索。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