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康复需求——石家庄市特色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访
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莉雅
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石家庄市紧紧围绕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康复医疗服务,以打造 " 一中心一特色 " 为重点,为社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形式、多功能、多维度的康复服务。目前,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儿童康复、脑血管系统神经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传统中医康复等康复特色门诊,打造了家门口的社区康复服务平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日前,记者到多个特色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探访。
康复社区覆盖面不断扩大
" 从不愿意来到主动要来,从不能走、不能站到能辅助站立、行走,作为家属,真的很欣慰。"4 月 16 日下午,在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住院部的康复大厅里,脑梗患者张大爷的女儿感激地说。
张大爷此前因脑出血导致运动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出行只能以轮椅代步,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大不如前。家人得知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脑血管系统神经康复服务,离家又近,便推着老人前来试试。刚来时,经评估检查,老人的站立能力为 0 级,步行能力也为 0 级。在医护人员、家属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运动康复、作业疗法、语言康复,并结合中医、理疗等综合治疗,13 天后,老人就能辅助站立和行走,肌力、语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前老人很抗拒做这些康复治疗,现在是自己想来做,多亏了医护人员的帮助,我们也放心很多。" 老人的女儿说,离家近、环境好、服务好、治疗效果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群众在 " 家门口 " 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康复服务。
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睿告诉记者,该中心地处城乡接合部,经调研,居民就近康复,找到便捷、优质、专业的康复服务意愿非常强烈。为满足居民的迫切需求,中心利用事业单位带编招聘、选派优秀的医生和康复技师到上级医院进修等途径进行人才储备和技术提升,现有中西医结合医生 2 名,康复技师 3 名,针灸医师 1 名。据了解,裕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住院部设有康复病房和康复大厅,配有微波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等设备,能为辖区群众提供脑血管系统神经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传统中医康复等特色康复服务,真正让群众感受到 " 康复在社区 " 所带来的福利。
" 我们的特色康复护理服务吸引了很多周边有需求的患者前来就诊,只要患者坚持来,恢复的概率就会明显提高。" 袁睿说,康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康复效果,还在于让病人重拾自信,回归美好生活。
近年来,石家庄市不断扩大康复社区覆盖面,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 所,其中 17 所开设了康复病房,每个区都有 1 至 2 个专业特色明显的中心能够开展神经康复、心肺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等项目,而且建成后的康复病房,在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拓展了辖区康复特色服务品牌。
" 儿童康复 " 是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医生正带着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持续打造特色康复服务
4 月 17 日,记者来到位于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的康复科,儿童康复区域布置十分温馨,3 岁的洋洋(化名)正在进行情绪控制训练。
" 宝贝,我看到你很高兴,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吃了好吃的。"" 那高兴的时候应该怎么表达呢?"" 笑。"…… 看着孩子和医生的互动,一旁的妈妈激动不已。" 之前,孩子不会笑、不说话,也不认识爸爸妈妈,跟人没有任何交流。来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后,她变化很大,会说话了,还会跟人沟通了,还上了普通幼儿园。" 洋洋妈妈说起这些,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康复科主任卢娟告诉记者,洋洋是一名中重度自闭症患儿,经过语言康复功能、注意力、感知觉能力等训练,并借助音乐方法、艺术性方法、游戏方式方法等,经过 10 个月的治疗,洋洋的康复训练效果比较理想。洋洋现在就读于中心附近的一家普通幼儿园,上午在幼儿园上课,下午到中心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卢娟还会经常到幼儿园,观察、分析洋洋的表现,适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 儿童康复是我们中心的特色,现在已经开展了 6 年时间,先后服务了近 300 名肢体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以及孤独症儿童等。" 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封丽娟说,在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患儿可享受住院医保报销,0 至 6 岁的儿童还可以享受国家救助资金,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儿的家庭负担。中心的医护人员还凭借过硬的技术,用爱心,耐心教育陪伴着每一个孩子,使他们的情况日益改善,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认可。
" 中心会努力提升医疗水平和治疗手段,让辖区居民真正在家门口得到就医便利,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就医需求。" 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封丽娟说。
除了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目前,全市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独有的康复特色,如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 体质监测 - 体重管理 - 心理 " 系列康复,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 神经内科康复 " 等。我市通过打造 " 一中心一特色 " 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途径、多形式、多功能、多维度的康复服务。同时,还充分发挥这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特色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康复能力,满足不同康复人群需求,不断提升患者的获得感。
在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现场,医生现场为居民定制运动处方。
深度推进医防、体医融合
4 月 17 日,在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张女士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了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等各项测试,顺利拿到体检报告,根据体检报告,社区医生现场为她开具了一份专属的 " 运动处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就可以按照这份处方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康复。
" 体医融合 " 是医防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积极探索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的医防融合、体医融合,并结合 " 首席专家进社区 " 工作,制定了医防融合工作室流程。2022 年,全市建成 4 个体医结合示范工作室,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 我们中心从体、医、防三方面推动体医深度融合,配有全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项目包括体质监测、科学运动指导、运动干预、慢病管理、合理膳食、健康教育等,在首席专家进社区的工作基础上,做深做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造医防融合工作室。" 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叶说," 体医融合示范工作室 " 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体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 " 运动处方 " 感到新鲜有趣,希望通过运动让自己更健康。
另外,中心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康复助力作用,配备上下肢功率车训练器、滑行船、螺母训练盘、训练用阶梯、体外冲击波等中医康复诊疗设备,配合按摩、推拿、针灸、刮痧等传统治疗方法对常见病慢性病进行诊治。" 医生根据居民个体化情况从运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开具‘运动处方’,科学运动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立峰表示,石家庄市将继续以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为基础,在更多的社卫中心建立康复中心,持续推进区域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区社区康复服务能级,筑牢社区康复网底。
编辑:华绚
责编: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