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孩子重拾信心的10句话
原标题:能让孩子重拾信心的10句话
黄保余老师:文章材料搭配之对比
比起打骂孩子,语言这种“软”刀子才是致命的。 父母想要一个自信的孩子,就应该在语言中,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尊重。
有一位妈妈,她带着儿子搭乘了一辆出租车。
上车后才知道出租车司机是一名黑人。
旁边儿子也发出疑惑的声音:“妈妈,为什么司机叔叔的皮肤那么黑?”
母亲看了看用手挠头的黑人司机,她微笑地对儿子说:“那是因为上帝希望这个世界能色彩缤纷,所以才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后来,母子二人到达目的地后,黑人司机坚决不收车费钱。
他眼里泛着泪花说:“小时候我也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可她却告诉我:黑人注定要低人一等,如果她当时能换做你的回答来鼓励我,那今天的我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语言往往有着很强的征服力。
特别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支持鼓励、还是批评否定,这给孩子带来的成长体验,包括性格影响都是极不同的。
父母多说以下十句话,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哦。
“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这是表扬勤奋
儿时的记忆里。
妈妈在打扫卫生时,她把家务列成了一张清单,每完成一项就打上对勾。
我看到后,有模有样地跟着学习。
擦了桌子、扔了垃圾,还帮忙把外面晾晒的衣服叠好放进衣柜。
这些被妈妈知道后,她惊喜地说:“这些事情都是你做的吗?可真是我的好帮手呀!”
一个懂得欣赏、肯定勤奋的家长,往往容易调教出主动承担、也愿意劳作的勤快孩子,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表扬。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这是鼓励勇气
一个3岁的小男孩练习跳远,但跳了几次都跳不过去。
后来他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往前跳。
这时候,在一旁的爸爸伸出手,不停地告诉孩子:
“不怕,往前跳吧,爸爸相信你,爸爸会保护你的。”
小男孩听着爸爸的话,犹豫再三,最后鼓足勇气不断挑战,终于跳了过去。
这就是父母的信任和保护带来的力量。
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会让他做什么事都有信心、有动力,充分发挥潜能。
“你真的很遵守约定哦”
这是诚实守信
姐姐有两个孩子。
老大、老二干坏事后,老二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甩锅:“都是姐姐让我这么干的!”
看着很容易就鸡飞狗跳的家庭气氛,朋友算是比较机智的矛盾终结者。
特别是两个孩子争夺、发生矛盾时,她总是可以轻松找到突破点。
有一次,两姐妹正在为了一个动画片争遥控器。
妈妈看到后赶紧转移局面说:
“两个宝贝真是长大了,说好了看半个小时电视,瞧瞧,现在都争着关电视了,你们真是遵守约定的好孩子哦!”
一番话过后,原本是一场换电视的争夺大赛,最后竟奇迹地变成了“主动关电视”的约定遵守。
这就是表扬的效果,你相信孩子诚实守信,孩子就会遵守约定。
“你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
这是表扬效率
有位爸爸分享说:
他有一个经常把自己气得怒发冲冠的儿子,特别是写作业的时候,要多磨蹭就有多磨蹭。
为了能让孩子加快步履,他承诺儿子说:“你只要一小时内能把作业完成,我就带你去玩滑板。”
这个指令一下达,孩子确实争分夺秒了起来,但下一次,孩子又会故态复萌。
在这份“快”与“慢”的教育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得不到真正效率。
很明显,一旦没有物质奖励、物质承诺,孩子就会立马失去积极奋斗的行动力。
所以,表扬的真正用途是让孩子获得行动力、感受目标价值。
告诉孩子:“你看你多棒呀,今天检查作业快了5分钟,如果坚持下去还能做得更好。”
通过行为认识自己、感受进步,这才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
“这件事你真的做到了”
这是赞美行为
自律的孩子之所以自信,那是他们懂得克制自己。
想要让孩子踩着自律成长,要记得要从小目标开始发现不一样的孩子。
比如:
孩子今天主动要求做家务,不要质疑孩子,更不要觉得孩子做不好会制造更多麻烦。
给他们勇敢表现的机会,然后从行为细节开始表扬:
“哇,真没想到,这件事你真的做到了,xx细节上表现得简直是太赞了!”
又或者:
做一个明事理的家长,当孩子某件事没有做好时,记得做好情绪和心理上的安慰。
给孩子机会调整心态,引导他们从小目标开始慢慢成长,那一小步的成长便是孩子跨越一大步的勇气。
这便是赞美行为,也是孩子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的宝贝是百里挑一”
这是挫折教育
一个女孩,中考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不太理想。
老师让她用自己的分数计算班排名,然后再和全校、全区排名相比。
几番下来,女孩挫败感十足地说:“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上个专科都难。”
爸爸听后不以为然,他认真地说:“我的宝贝可是百里挑一。”
女孩疑惑不解,爸爸跟她算了一笔账:
“14万参加中考的学生,如果最后只有7万多能上高中,那市重点高中就只有3万多人的录取量,而你又能一直保持班里人数的前三分之一内,这样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可不就是百里挑一嘛!”
如此一算,满身畏难的女儿变得豁然开朗,她还信心满满地给自己立了个目标:“我还要成为全校、全区的前三分之一。”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教育之间都不是绝对的,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这是挫折教育、也是教育优秀孩子的上上策。
“这么多人就你在排队”
这是赞扬耐心
有一次,在幼儿园,女儿正在规规矩矩排队,可旁边左动右晃、三三两两结伴聊天的诱惑力太强了。
看到小家伙有些动摇的样子,我鼓励她:
“这么多人就你在认真排队,老师看到了肯定会表扬你。”
话刚毕,很多小朋友都排在女儿身后,形成一条直线。
那天早上开园时,女儿那条队伍得到了园长妈妈的赞美,她回家后也激动地表示:“以后每一天我都要排第一名。”
孩子之所以三分钟热度,那是因为他们体验不到成就感,缺乏贵在坚持的宝贵精神。
平时多赞扬孩子的耐心,特别是小朋友比较多时,家长的力挺和赞美会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更具成就感。
“我发现你特别擅长xx”
这是正面暗示
经常听很多家长吐槽:孩子空有理想抱负却从未认真去努力过。
其实,一个缺乏努力方向、行动力的孩子身上是存有多方面原因的。
包括:
目标太大,担心实现不了;
自负心强,没有等待耐心;
缺乏自信,看不到成就感;
畏难心理,害怕承受失败;
当孩子理想满腹,但就是缺乏认真、努力的行动时,记得用正面暗示鼓舞孩子。
比如经常对孩子说:“我发现你特别擅长观察,如果你能把这份洞察力用在写作中,你肯定能写出令人惊艳的文章。”
又或者:“我发现你很擅长分析能力很强,如果能大胆地运用在课堂上就更好了。”
一个不断被积极暗示的孩子,才更有勇气去披荆斩棘。
“老师说你上课表现很好”
这是借力发力
想让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成长的每一步,家庭赞美是第一步,老师和外界的赞美是第二步。
这叫做借力发力。
如果你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告诉他:
“老师今天在群里夸你上课表现得很好”,你会发现孩子的眼里都是光,接下来的短期内都会表现得格外认真听话。
至于老师到底有没有夸、如何夸,这就要看孩子需要怎样的心灵慰藉了,他们是希望得到表扬、还是理解。
恰到好处的借力助力,更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会帮你保守这个秘密”
这是敞开心扉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教育是特别成功的,至少在亲子关系方面真的开花结果了。
那是一个同学聚会,最不可思议的是同学聚会里女儿还带着妈妈一起参与。
进场的一瞬间,很多同学都露出诧异的目光,女儿不慌不忙地跟大家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妈,也是我的好闺蜜。”
果然,能和孩子处成哥们关系的妈妈就是不一般,没过多久就跟在场的同学打成一片。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跟自己的孩子处成好哥们”时,妈妈毫不吝啬地分享说:
“因为好闺蜜就是相互欣赏、彼此保护,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帮女儿保守秘密,你们别想从我这里套出什么情报哦!”
那俏皮又可爱的语气,又让全场哈哈大笑。
聚会结束后,女儿主动搂着妈妈散场,耳边还轻吟着说:“老妈,谢谢你的信任。”
“我会帮你保守这个秘密”,这是对孩子的真情告白、也是敞开心扉的必要条件,因为信任所以分享,因为分享所以理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