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基地 启航青年梦想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走进位于遵义会议会址旁边的遵义1935创业孵化基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洋溢着满满活力,展示墙上挂满的本土品牌、铭牌彰显着为梦想打拼的成果。
遵义1935创业中心创建于2017年,由红花岗区人民政府与海淀留创园共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通过搭建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平台,为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等服务,让一大批青年走上了创业之路。
贵州源信辰丰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入驻遵义1935创业孵化基地的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产业互联网应用的科技企业,整合了国内最优势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及供应商资源,成为助力贵州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的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与阿里、海康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为1500多家单位机构提供服务,开发了产业大数据系统、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企业大数据智能商业运营系统等上百个应用系统,为3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该公司负责人袁远龙告诉记者,选择落户于此,是因为这里紧邻遵义会议会址,位置优越。同时,青年创业者聚集孵化基地,有利于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抱团发展。
和袁远龙一样,骆颖颖也在孵化基地创办了贵州优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品行业、安全程序、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软件开发和3D老照片动图开发。
骆颖颖在广东发展多年,2017年,她回到遵义,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她说,遵义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经过再三思考后,她决定离开广东,回乡发展,把沿海发达城市的技术和经验带回遵义。
“去年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差,但今年春天又迎来了转机,订单和咨询量都增加了。”骆颖颖说,她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该基地的设立旨在携手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引入中关村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打通人才、项目、资源等方面的通道,打造“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完整孵化链条,逐步形成遵义乃至全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放新高地。
基地以“零成本零门槛创业+全链条孵化”与“聚集服务资源+完善创业生态”为特色,为入孵企业和团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辅导及培训、信息咨询、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技术咨询、知识产权与技术培育、创业指导等服务。
该基地目前集聚了大数据、互联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以及培训等产业72家,拉动高层次人才就业200余人,新增知识产权229项,先后有8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孵化基地内,企业抱团发展能迅速扩大影响力,拓宽商业圈,实现信息互通,在市场竞争中换来优势地位,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快速实现企业之间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遵义1935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刘自坤说。
下一步,红花岗区将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